魅力代县(景点篇) ▏阿育王塔

回复 星标
更多

魅力代县(景点篇) ▏阿育王塔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

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今天我们就介绍——阿育王塔


你好!这里是阿育王塔

      山西代县阿育王塔,坐落在代县城内古城圆果寺内,俗称白塔。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 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灭佛塔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重建,改“龙兴”为“圆果”。

138528


阿育王塔的设计结构

      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游在阿育王塔之必知


      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被焚,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又建,南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079年)元兵南下再毁,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劫,于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 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


阿育王塔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

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主塔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通高31.5米,共分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

138528

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


二三层均设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门外,还在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


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


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圆锥体内檐塔室供奉两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做工精巧。其中,尤以动物造型最为逼真,凶猛的狮子、僳悍的大象、欲跃的青蛙,无不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第四层周身如同一组雕塑艺术群,五光十色、光绝夺目。该层上端以砖刻制斗拱橡子、披子,上覆八角亭式塔檐,再上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塔身一至三层设置阶梯,酷暑季节,游人登临第三层平座,顿觉凉风习习。

138528


游在阿育王塔之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

     8:00-16:00


游在阿育王塔之美景

138528


138528

138528

138528

138528

138528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