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堆

回复 已回复1 星标
更多
«煎堆»


[摘要]煎堆又叫麻团、珍袋,在广东是指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锅里用油煎成,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

«»

     煎堆又叫麻团、珍袋,在广东是指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锅里用油煎成,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

煎堆华北地区称麻团,东北地区称麻圆,海南又称珍袋,是中国油炸面食的一种,由于流行于广东地区,因此也是广东油器的一种。以糯米粉团炸起,加上芝麻而制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馅料,有些没有。也是广东及港澳地区常见的贺年食品,有“煎堆辘辘,金银满屋”之意。另有一种石榴花煎堆,上面有红色花状物体,形似石榴,寓意多子。 煎堆在香港的粥品店会视作油器发售,而部份香港酒楼也会视之为点心发售。煎堆的起源可追溯至唐朝,当时叫碌堆是长安宫廷的食品,初唐诗人王梵志有诗云:“贪他油煎?,爱若菠萝蜜。”后来不少中原人南迁,就把煎堆带到南方,成为广东着名的油器之一。 在唐朝时长安已经有碌堆这种宫廷食品,之后有不少中原人南迁,带着煎堆来到南方,成为两广的小吃。是广东人元宵节时敬神祈福,老人贺寿,或是建房上梁,孩子满月招待客人不可缺少的食物。

煎堆的由来和传说

广东人制作煎堆由来已久。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清末民初的一首《羊城竹枝词》也有“珠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据专家考证,煎堆就是由唐代以前的“煎饣追”(dui)演变来的。唐人王梵志有诗赞曰:“贪他油煎追,爱若菠萝蜜。”“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在煎堆“家族”中,品种众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但当以龙江煎堆为上品。龙江煎堆呈球形(寓团圆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蕴),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黄,表皮匀布芝麻,爆谷馅甘蜜味浓,其皮酥脆异常,为新春送礼佳品。

关于煎堆的习俗

煎堆在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一带是贺年食品,正所谓“煎堆辘辘,金银满屋”即是富有富足的意思。另外有种石榴化煎堆,上面红花点缀,就好像石榴一样,寓意多子多福。 煎堆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香港澳门都有有得卖。一般会在街边的油炸的小吃车,早餐车都会跟油条摆在一起买,部分酒楼茶楼也会当作点心来卖。

煎堆是岭南出名的小吃,各地的品种略有不同。吴川的煎堆用糯米粉、白糖水搓作,捏成圆团,放进热油镬中捞压至鼓胀成拳头大圆球形,表皮光滑,口感酥软,满嘴油香,拜年煎堆特别好销。拜年的时候,娘家一般收下三分之二的煎堆,其余的给女儿带回婆家。主人家不仅分给亲戚朋友,还会挑着竹箩或捧着簸箕,挨家挨户地分给一条街或整条村的人,无论是否熟悉,大家齐齐分享。

煎堆的做法

原料:

糯米粉500克,白糖100克,红糖700克,饴糖100克,爆谷花、花生仁、芝麻仁、植物油等各适量。

煎堆的特色:形圆硬脆,食之香糯甜美。

煎堆的做法:

1.将糯米粉150克用清水和成粉团,放人沸水中煮熟,然后加入350克生糯米粉、100克白糖揉成面团为皮料。

2.红糖、饴糖加适量清水煮熬成糖胶液,加入爆谷花、花生仁、芝麻仁拌匀成馅,并趁热按成小团。

3.取皮面55克,包入馅料750克,搓成圆形,洒上一层水后,粘上一层芝麻,即成煎堆生坯。

4.锅内加植物油烧至六七成热,放入生坯,炸至膨起呈圆形至熟即可。

煎堆的制作要领:

1.糯米面团属半烫面,煮面团时要煮透,熟面与生粉的比例一般为3:7;

2.大小根据所需而定,但皮一定要薄,包馅后搓匀;

3.油炸以温油膨起为度,以免火急炸过。

倒序阅读 1# 2015-02-28 15:07

可不可以这些正宗小吃的传统店的地址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