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新版《健康素养66条》有哪些看点?

回复 星标
更多
专家解读:新版《健康素养66条》有哪些看点?
»

1642651

来源:保健时报,记者:楚超

健康信息素养 精神卫生 慢性病防治

新版《健康素养66条》现三大看点

«»

1月6日,国家卫计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以下简称新版《健康素养 66 条》,内容详见本期16版),内容包含了66项公众应该具备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新版《健康素养66条》首次提出了健康信息素养的概念。同时,增加了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等重点内容。

历时1年多,近百名专家参与修订»

据了解,2008年,原卫生部首次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7年多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发生了变化,医疗卫生领域研究新成果不断涌出,为适应当前形势,国家卫计委对2008年版进行了更新、修订。

此次修订工作是在国家卫计委领导下,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完成的。据该中心主任李长宁介绍,此次修订根据“总体框架保持不变,更新完善,查漏补缺”的原则,先后组织了近百名专家,历时1年多,经过专家论证、严格循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工作环节,最终完成了修订工作。与2008年版相比,本次修订重点增加了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安全急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等相关内容。

甄选权威、专业的健康信息»

1642651

对于首次提出的健康信息素养,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李英华解释说,健康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健康信息。遇到健康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利用现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对于各种途径传播的健康信息能够判断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轻信、不盲从,优先选择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卫生计生专业机构、官方媒体等正规途径获取健康信息。自觉将正确信息应用于日常生活,维护和促进自身及家人健康。

科学对待心理问题»

对于新版《健康素养66条》热词之一——精神卫生,李英华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适应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而社会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增多,精神疾病患病率升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或及时得到专业帮助,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因此,公众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卫生相关知识,科学对待心理问题,学会调节和主动治疗。

了解慢性病,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慢性病防治知识也是新版《健康素养66条》的新增重点内容之一。李英华说,我国慢性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为突出,预防这两种疾病,需要公众了解其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必须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做到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做好血压、血糖监测,科学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控制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伤残和死亡,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健康素养关乎每个人生命生活质量»

1642651

李长宁主任表示,目前,我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素养:第一,是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第二,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第三,是否具有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

李长宁主任介绍说,《健康素养66条》发布以来,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以此为依据,面向城乡居民大力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倡导健康生活观念和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们国家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先导工作,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

点击了解更多»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的通知

健康素养:冒着被毙风险,泣血成文

期待2016:健康促进九九归一之年

屠呦呦获了奖,不能凸显咱们的信息素养余额不足

新版健康66条,整哪儿了?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