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需要制造业吗?]

回复 星标
更多

[中国还需要制造业吗?]

看商界2015-11-28 14:24

一、全球国家等级划分

如果把全球的国家划分等级的话,请看下面这幅图:

1823706

位于第五梯队(即最下面)的国家,是常规原材料型国家,这些国家没有生产能力、但是拥有非常充足的原材料,他们可以向生产型国家提供材料。

位于第四梯队的国家,是稀缺型能源型国家,这些国家天生就拥有石油等稀缺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向世界提供必备的能源,它们依靠开发资源为生,产业结构单一,但是资金相对充足;

位于第三梯队的国家,是印度、东南亚等低端加工型国家,这些国家劳动力比较廉价,生产成本很低,可以拿到全球生产型订单,属于世界加工工厂,中国就曾属于整个等级;

位于第二梯队的国家,是德国、日本这样的高端生产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体系发达,拥有全球最先进产品的生产水平,可以制造出与时俱进的高端产品。

位于第一梯队的国家,美国是最传统的代表,它本身不做生产加工,依靠创新紧紧把握全球最前沿的消费需求,并且把控全球的金融体系和信息产业,通过控制和分工稳坐全球食物链最顶端。

读懂这幅图之后,我们就初步掌握了世界经济格局。

但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在哪里?

中国,曾经落后的连第五梯队都算不上。后来依靠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奋发图强三十年,在第三梯队里充当了领头羊,充当了全球工厂的角色。

而现在,中国准备跳级,它要一下子要窜到最顶端!

于是很多人在旁边嚷嚷开了:这家伙连四年级都没有开始读,每天神经兮兮的,还想直接读五年级,真是痴心妄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国就是要直接跳级了,那么中国凭什么?

来看看这个逻辑:

非洲说:“我可以向全世界提供最廉价的原料!”

中东淡定的说:“再廉价的原料,没有石油你什么也干不了!”

印度沉吟道:“关键是你要能以最低的成本加工出产品来!”

德国不屑一顾:“哎,你弄的那些低端产品就不要再提了把!”

美国呵呵:“无论多么高端的产品,所有数据和信息都在我手里!”

中国更是冷笑:“只有我可以把全球的产品最快、最好的送到每一位消费者手里!”

看明白了吗?中国未来的定位应该是全球的贸易中心。而电子商务将是中国未来“治理”全球贸易的一项重要工具。电子商务如何实现这一定位呢?

我们先来追溯下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英国和邻居法国最早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机会,所以都成了“西方列强”。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抓住了机会,所以成了后起之秀,同英法老牌工业国家发生了冲突,这才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来互联网诞生了,它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可以与蒸汽机并列的伟大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

遗憾的是:欧洲错失了互联网革命的机会!如今欧洲千亿市值上市公司中,无一家IT企业。Internet无国界,美国互联网已经主宰欧美互联网领域,欧洲航海时代的荣光似乎已经渐行渐远。所以欧洲开始衰落。

而欧洲作为工业革命革命的发源地,其先进制造业一直引领全球制造业风潮,是真正强大的“高价值制造”级别的世界工厂。但是这也注定欧洲只能处于世界第二梯队的国家!

而美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他在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中都抓住了机会。最值得惊呼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已经在这一波新的互联网浪潮中树立了自己的地位。正是由于中国完全错过了前面三次工业革命,所以如今必须牢牢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如今,全球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就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开疆拓土最多,占领了未来世界的最高点,也是一场新的疆界开拓运动。

中美两国的互联网产业侧重点不同,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偏向信息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大量应用使他们可以抓住产品的核心数据。

美国接下来又将通过它引以为傲的科技创新、信息软件、大数据,将互联网推到极致。

而中国政府已经把“互联网+”升级为国家战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方向主要偏向电子商务领域,中国正在利用电子商务引领下一轮消费浪潮。2015年的双11,淘宝天猫交易额高达912亿,跟2014年相比更是增长了60%,这个数字比美国同期感恩节三天网上销售和地面上商场销售总额还高!中国电子商务正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京东、聚美、唯品会等等电商上市公司,法国媒体早就羡慕的声称,中国的互联网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美国互联网大规模侵略的国家。前几天有个网上的文章,说英国公爵如何评价中国电商,这位公爵认为中国人都不去大街上消费了,危害了经济活跃性,他不知道中国将消费注意力转移到线上之后,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位英国公爵看问题真的不够全面和立体,英国今后也就勉强算个第二梯队国家。

有人说:中国人都跑去日本买电饭煲了,这个现象你怎么解释?

点评: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日本可以造成牛逼的产品,这是日本人的长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而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是:我们的跨界电商平台真的还不够发达,这导致中国人要跑到日本去消费,如果我们可以像在淘宝购物一样买到日本的电饭煲,那么日本的这些型企业,无论是东芝、索尼还是松下,就只有唯中国马首是瞻!这就像淘宝辱待商家一样,未来的时代一定是平台为王,你只是一个商家而已,无论你生产水平有多高,你必须得通过平台找到消费者。

没有了平台,你就什么都不是!

那么,中国如何才能打造出全球产品的交易平台?

二、跨界电子商务

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产品,这跟国家的环境、地理、气候都有关系。而传统的贸易方式同时也需要受距离、地理、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但是互联网是既没有边界更没有国界,跨境电子商务将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它依靠国际物流,直接对接终端,满足客户需求,具有门槛低、环节少、成本低、周期短等优势,打破了国家有形与无形的壁垒,使生产链更为细分,实现了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交易特性,把产品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提交到市场。

人类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先后经历了航海、殖民、和协议等三大阶段,而如进入更高效的跨境电子商务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都可以随时参与到全球性的贸易中来。

据报告显示,到2020年,接近半数的网上消费者会进行跨境网上消费。届时,跨境B2C电商消费者总数也将超过9亿人, 年均增幅超过21%,形成一群强劲的数字消费大军。

在2014-2020年的区间,中国跨境B2C电商将把全球跨境消费的年均增速拉高近4%。而拥有超过2亿跨境电商消费者的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电商消费市场。

早在2014年,全球跨境B2C电商的市场规模已达2300亿美元,有3.09亿人参加了这场“全球大窜货”。2015年淘宝双11的912.17亿交易额中,已有232个国家参与下单。尼尔森预测,到2018年,海淘消费者规模将达到3560万人,市场规模则将达到1万亿元。阿里、京东等都已把“全球购”、“购全球”作为新淘金热点。它们希望帮助中国消费者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全球市场的优秀产品。

而相比其他零售形式,跨境B2C电商市场的增长速度是整体电商增长速度的2倍。上海、杭州、青岛等地充分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打通了企业全球销售的新通道。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

同时报告也指出,从地区来看,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亚太区域都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市场。联邦快递发布的《掌握跨境商机》报告则指出,全球消费者对跨境网络购物平均花费约300美元每年;亚太地区消费者则高达350美元每年,高出全球水平。

预计2020年亚太区跨境B2C电商交易额占到全球的48%!到2020年,东亚跨境 B2C电商交易额将占到整个亚太区的86%和全球的39%。但是,以西欧(包括南欧)和北美为主的成熟市场尽管增速较慢。而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跨境B2C全球最大市场,这使得“买遍全球”成为现实。

跨境电商交易中,交易量最大的品类是服饰,其后依次为护肤、化妆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而未来,随着物流等交易环节中的技术进步和运营创新,生鲜食品等将成为跨境B2C电商的新的热销产品。与此同时,旅行和住宿服务等需要O2O完成整个交易的消费类服务,也会成为跨境B2C电商重要的消费领域。

同时,跨境电商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的交易往往不再需要传统货币(美元)进行结算。当我们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不再使用美元结算的时候,传统意义上的通用货币就将成为无用的东西,美元还能保住全球通用货币的地位吗?美元一旦说拜拜,美国的地位谁来保?

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悄悄到来,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社会门槛,这时中国和美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站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起跑线上。未来社会的财富载体不再是货币,而是大数据、是信息流。中国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社交媒体等信息产业高度独立,且日渐繁荣,中国政府倡导的互联网+,就是要跟美国比谁先迈入这个时代!

因此,在第一梯队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一山不能容二虎,双方的抗衡是必然会长期存在下去!

三、中国还需要制造业吗?

首先,中国一直以制造业安身立命。

但是,我们来看一个指标,PPI,即:生产者物价指数。它是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价格状况,这些原料、半成品的物价波动最终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转移给消费者。

中国的PPI指数已经是连续第43个月下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其工业品价格连续大幅度下降,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在64万亿GDP的构成中,制造业占比达40%以上,不同于美国的服务业占75%以上,PPI的5.9%的同比下降意味着数千亿乃至上万亿的GDP的损失,意味着制造业在衰退中,背后则是数亿产业工人的命运堪忧。

《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指出,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换句话说,同样一件产品,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中国则需要0.96美元。

“在孟加拉、柬埔寨,每个员工一个月薪水不到130美元,每个工人不到1000元人民币的工资成本,就能把服装生产出来。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人均工资是600~800美元/月。2008年至今,设备类技术工的月薪已经从3000元涨到了6000元,涨幅达到了一倍。从全球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就没有了。

优衣库、无印良品、东京style、honeys正在大幅削减投向中国的订单,大批量发给东南亚、印度等地的代工商。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工厂遍地的东莞,堪称中国低端制造业的“晴雨表”。近一年来,“熄火”、“衰落”和“危机”成为外界加在东莞身上的标签。当地加工制造业很多工厂订单流失,不得不关停或将生产线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市场是不相信眼泪的。“过冬”时节,依靠的只能是企业的“内功”,这些企业被市场淘汰的结果本身,说明它们在某些方面必然存在着“落后”。正如东莞媒体所言:2015年至少有4000家企业关门。以电子行业为首的生产制造业企业成批倒闭,媒体对东莞“工厂倒闭潮”的关注,其实也是对国内低端制造业生存图景的关注。

在东莞开鞋厂的老板则看中了非洲这个“新大陆”。他说,非洲很多地方和30多年前的东莞很相似,都有低廉的人力成本、低下的政策门槛,他计划到非洲去寻找“第二个东莞”。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费用的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与此同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正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产业变革。在很多传统工厂倒闭的同时,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也在崛起,中国其实形成了“倒闭潮”和“创新潮”并存的局面,冰火两重天。

中国需要且只需要高端的制造业!有很多传统企业家,如今遇到了危机开始哭天喊地,关键问题是:在前些年生意好做的时候,为什么不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依靠模仿和山寨做企业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不懂创新和创造的企业,今后再无立足之地!

点评:我们遇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是代里,强者独领风骚,弱者寸步难行。企业在洗牌,人也在洗牌,懒惰懈怠的、坐享其成的、固步自封的,必将被这一轮变革淘汰,你的消失至于你有关。未来终将属于有文化、有理想、善于创新、携带正能量、并能读懂趋势的人!

(原标题:中国根本不需要制造业!)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