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快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国家,为什么造不出发动机?

回复 星标
更多
«
一个快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国家,为什么造不出发动机?
»

从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国家基本建设,还是航空,航天。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唯独有一个地方,也就是在发动机这一领域,这么多年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突破。

879444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发动机技术这么困难?让一个都快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国家,到现在都完不成,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

一、工业背景

首先,由于众所周知的因素,我国的工业基础起步时间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一个多世纪。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方白人社会由根到底的经历了一个亚太地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社会时期:蒸汽时代

879444

879444

上图是一个计算器,你能想象在现代完全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计算程序代码,在两百年以前,欧美工匠就可以用齿轮和机械来实现了嘛?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如果让现在的国人来复刻,又有几人能做出来呢?

虽然现在已经完全不需要这样复杂笨重又不实用的计算器了,但是,没有经历过蒸汽时代锤炼的我们,在民族的血液里,就缺失了一种对齿轮和机械的积累。

从未经历过蒸汽洗礼和传承的我们,想要造出比那种蒸汽计算器难上百倍的汽车发动机可谓是困难重重,更勿论人类当今工业史上的结晶

879444

▲航天发动机

这一切,都是西方社会用了整整两个世纪,才得到凝聚出的心血。国家,国人想要追赶,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的问题。

二、政策原因

我国80年代后期到2001年中国入世之间,我国政府为了发展国内的汽车行业曾颁布过这样一条政策“市场换技术”,即中国政府允许外资入华修建汽车合资工厂的战略决策。

879444

前商务部长的吕福源是这样解释的: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骨干企业,合资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按中国的长远利益搞。我们让出巨大的市场,我们就有资格要技术、要利润。”

也就是说,我们开放市场,为的是换取技术。

从现在既定的结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幼稚的、停留在宏观上的理论性假设。

首先,中国开放市场,是大趋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不论什么目的,市场都会开放。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的疆域里总共只有20万辆汽车,平均4***公里一辆,这是怎样的场景?全国人民都骑自行车总不是办法。

其二,大大低估了科技的价值,换技术是一厢情愿。那些重要技术的价值之大恐怕会吓到所有人,远不是卖几百万辆汽车的钱能买到的。德国五个支柱产业,四个和汽车相关。汽车产业已然成了大国的立国之本,何谈“换”?核心技术的进步永远不要期望别人会给我们;

还是那句话,没有捷径。把技术进步寄托在别人身上真的太幼稚了。正是这种“市场换技术”的借口,扼杀了自主研发的动力。所以我觉得,“换技术”这事别再想了,死了心吧,“偷”都偷不来,“抢”都抢不了。

三、汽车企业自身问题

有人经常说,大家不要外国车,全部买国产,支持国货。

大家这样做的目的是好的,在国企前期探索的过程中,确实需要大家同心协力,一砖一瓦的建设帮助,但是,这样做真的有效么?

实际上,很多合资品牌虽然打着国产的名义,但是他们的利润其实非常之高。

879444

从上图数据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仅仅说盈利能力的数据,国企甚至超越了日产,标志,起亚等等。

真的是别人的品牌不会赚钱,而我们的企业有头脑吗?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仅仅是因为赚的钱花在了哪这一个问题。

无论是日本还是欧美的车企,每年的研发费用往往占到了盈利销量的一个大头,所以日本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才会越来越省油,越来越节能。欧美的涡轮系列才会动力越来越强劲,越来越动感。

而我们企业虽然拥有了不俗的盈利能力,可是钱花到了哪里呢?

不以研发为重心,那么就算再过一百年,也追赶不上别人的技术,永远都是合资。

Geeker说

也许以上都不是原因

如果要谈真正的造不出发动机的差距,其实不在上面任何一条,看看下面,就明白了。

879444

这是本田的口号:

只要努力的话,总会获得回报。

是不是持之以恒,梦想就会实现?这是幻想,努力却没有回报,正义战胜不了邪恶,梦想不能成真,这在现实世界中是常有的。

但是那又如何?

起点就在这里,你努不努力,他都在这里,技术开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失败,因为很难,所以才用尽吃饭睡觉的时间去挑战。

超越昨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本田。

怎么能认输?

极客视界订阅号现开通“极客智能实验室”核心粉丝群,准备招募一群喜爱智能创新的怪咖一起探讨各种发明和暗黑技术!当然咯,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文章的原作者也在群里哦,有任何问题想和原作者交流的话,欢饮各位入群参与交流。

«»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