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50亿发展智能脑控汽车,战略还是炒作?

回复 星标
更多
«
长城汽车50亿发展智能脑控汽车,战略还是炒作?
»

7月15日,南开大学试验场上,一位研究员头戴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坐在一辆长城SUV车的后座上,用“意念”对试验车实施了启动、直线前进、直线倒车、刹车、车门上锁、解锁等试验操作。

这项研究通过脑电设备,捕捉人在集中注意力时产生的脑电信号,利用脑电信号识别系统分析人的驱车意图并向汽车发送操控指令,以此实现人脑驱车行驶,及智能汽车人性化研究的新方向。

这是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脑控汽车研究方面的成果。据称,这也是段峰研究团队与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合作两年的实验成果。

“脑控汽车确实比较新颖,也有前景,但目前还是基本的功能样机阶段,距离真正进入市场应该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一位汽车工程方面的专家如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此外,还有多位证券分析师认为,脑控只是一个概念,是长城汽车对本轮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融资的一个注脚。

段峰研究团队在进行试验

脑控汽车

尽管工程人员认为这距离进入市场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但人们对于“脑控汽车”的研究也不仅仅是段峰的这一个实验团队。位于西澳大利亚厄莫提夫的皇家汽车俱乐部也提出并发展了一种新概念——通过驾驶员脑电波去启动汽车,并保持汽车行驶。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这款由驾驶员注意力“驱动”的汽车,拥有“神经耳机”,通过一款定制软件连接大脑活动和汽车发动机。该耳机装有14个感应器,来侦测大脑中额叶、顶叶和感知的区域中的脑电波活动。

这款汽车通过特定软件对大脑中脑电波活动量的分析,来测算驾驶员是正在专心致志地驾驶,还是已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当驾驶员的神经活动变低,或者他们的眨眼率显著减少时,说明驾驶员已出现疲劳或者注意力下降;耳机中还有一个陀螺仪,可侦测到驾驶员头的朝向是否严重偏离道路方向。一旦发现神经活动变低或者驾驶员头部方向严重偏离道路,该软件就会给发动机发送阻止信号,并指示油门切换到闲置挡,来安全地减缓车速。

实际上,自从人类知道身体的控制中枢是大脑而非心脏之后,相关的科学研究就方兴未艾、风靡全球了,有关脑电波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60年。

按照简单的逻辑讲,脑电波技术最根本的思路就是“采集人类思考时产生的电信号,利用大数据技术找出规律性,从而进一步翻译成机器可识别的信号”。整个逻辑的描述仅仅有二三十个字,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衍生出大量的尖端技术。

2009年的CES展览上,一款名叫MindFlex的玩具震惊世界,玩家可以用“意志”让小球悬浮到空中,而且稳定程度会随着玩家意念的专注度而有所变化。随后,不仅这款玩具被抢购一空,而它使用的核心脑电波技术也开始渗入临床医学、健康养生、乃至可穿戴设备领域。但因人类大脑过于复杂,目前该领域内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炒作的注脚?

南开大学“脑控汽车”试验,也丰富了资本市场对于长城50多亿元智能汽车项目的想象空间。

7月11日,停牌20多天的长城汽车宣布复牌,根据公告,此轮停牌的原因是长城汽车向不超过10位投资人定向融资168亿人民币,用于发展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根据7月10日发布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长城汽车计划将其中的约三分之一资金——50.2亿元用于发展智能汽车。

根据公告,长城汽车对智能汽车项目的总投资额为50.33亿元,拟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娱乐系统、舒适健康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具体涉及车联网、自动泊车辅助、紧急制动、主动降噪系统等共计23项功能。从发展的角度,长城的智能汽车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即辅助驾驶;第二阶段是智能汽车发展的终极阶段,即完全替代人的无人驾驶。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脑控汽车显然只是长城汽车本轮融资的一个注脚,是向股东的一个交代,但这“肯定不是汽车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还是为过冬储备一些粮草,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述分析师认为,现阶段不论是新能源还是智能汽车都是炒作融资的好概念,但这些概念距离真正的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更无法衡量其投资回报。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2015-07-16 21:52:51更新过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