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四年的设计已过时,iPhone抄安卓旗舰才是出路

回复 星标
更多

用了四年的设计已过时,iPhone抄安卓旗舰才是出路

前阵子刷知乎,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提问:

「如果在 iPhone 4 的发布会上我带着米十(或任意一款全面屏手机)能刚过乔布斯吗?」

123659

简单看了看网友们的回答,大多数都延续了「开挂穿越」的网文套路,大致来说就是「乔布斯直呼小米不可战胜」之类的。但在「穿越文大联欢」的现场,我们依然能找到不少有深度分析的回答,比如@学写作的丧失 就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未来手机做了这么久,还是没跳出他当时画的框架……

iPhone明确了现代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

坐上给乔布斯送小米10时用的时光机,让我们先回到2007年,看看iPhone发布前的智能手机都长什么样——当时有四款极具代表性的、广受用户「喜爱」的智能手机:摩托罗拉的Moto Q、黑莓的Pearl 8100、诺基亚的E62以及Palm Treo。虽然三款手机的操作系统,键盘逻辑都相差甚远,但为了体现「智能」,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把手机设计成类似pda或个人电脑的样子。

123659

但iPhone的出现,让大家意识到「原来手机不一定要有拨号键」「原来翻页不一定要用手写笔戳小按钮」「原来如此手机也能拥有完整的互联网体验」。iPhone为在电话、音乐和互联网领域带来革命,靠的不仅仅是更清晰的听筒、更大的容量与手感更好的QWERTY键盘,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对手的认知。

话句话说,创新、升级并不等同于「带来革命」。

不要说回到iPhone 4的发布会了,就算你拿着全面屏手机回07年的初代iPhone发布会,都只能证明苹果押对了,而且10年后的智能手机,依然没能跳出当年苹果写下的「参考答案」。

其实在我看来,手机设计有「参考答案」其实不一定是坏事,毕竟标准答案的出现为我们淘汰了不少「反人类」的设计,比如没什么实际用处的裸眼3D、只能提升成本不能提升销量的圆形屏幕、用着酷但很快就坏的滑盖设计,以及看似生产力实则锻炼腕力的全键盘。随着iPhone对手机的影响力慢慢增大,这些还停留在上个智能机时代的设计统统消失在大众视野。

123659

但参考答案的出现也让手机日趋同质化,考虑到iPhone这款产品无论褒贬都自带全网流量,不少品牌也蹭起了iPhone的热度,比如iPhone推出玫瑰金,不到半年国内手机市场就变得「金光逼人」;iPhone支持Apple Pay,不到一年各种「品牌Pay」就遍地开花;iOS 7才发布半年,各国产OS纷纷变平;更不用说苹果发布会的开场视频和Keynote页面了,其风格更是一夜间「启发」了无数国内设计师。

Android手机照抄参考答看,这种行为看似安全保底,但其实也藏着不小的隐患:抄答案意味着将自己将「单方面与其他品牌共同进退」。功能需要技术来实现,技术需要时间去沉淀。盲目照抄只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小米8与iPhoneX「过分相似」的事情,就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口诛笔伐。毕竟iPhone X是「技术限制外形」,而小米8则是「外形决定外形」,两者之间不存在对比性。

123659

更重要的是,如果参考答只给出了一个「略」字,那抄答案的该怎么办?比如之前的iPhone XS/XS Max/XR三款机型,就被不少网有称作是「交白卷」。失去了参考答案,Android又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Android 手机站到了大地上

因此近年来各大Android品牌都秀起了肌肉,并用各类概念机向用户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同时也在探寻手机的新方向。其中折叠屏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自发布以来,iPhone对屏幕参数进行了多次升级,从最开始的3.5英寸小屏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OLED全面屏,但在形态上iPhone却从未有大改变,仅有的两个标志性节点也就只有iPhone 4的Retina与iPhone X的全面屏。

但Android阵营显然有更多的创意,从小米alpha的「全包裹」到华为的MateX的折叠屏,再到OPPO最近展出的可以随意伸缩的卷轴屏,这一台台概念机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品牌的研发实力,同时也让大家知道Android手机不再满足于苹果的框架,并开始了对手机新形态的探索。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