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自研M1芯片5nm “32核心”再见英特尔!

回复 星标
更多

苹果自研M1芯片5nm “32核心”再见英特尔!

大家都知道手里现存的个人计算机处理器,包括Intel Yes、AMD Yes什么的,都是基于CISC。CISC拥有很多复杂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专门去处理一些复杂任务,比如有一些指令是“消防员”,他们去灭火很专业,但缺点是如果交通堵塞,消防员就无能为力,必须得派交警过去,所以CISC的特点是“专事专办”。那你该问了,要是着火的房子太多消防员管不过来怎么办?
作为以SoC形态出现的电脑处理器,M1相对传统X86 CPU的优点在哪呢?先来看传统CPU是怎样处理数据的吧,现代CPU支持数百条指令,但仅仅只处理一个寄存器的数据也需要完整地跑一遍流水线,但即便是流水线较短的ARM架构也在10级以上,X86则需要经历20级左右,能效比很低。
虽然现代CPU大多可以将常见的指令集合,一次下达1条指令就能实现多个指令的并行,一条指令也可以同时处理多组数据以实现单指令多数据流,但即便是AVX512的带宽依然相对太窄,再加上长流水线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性能就只能提高频率,这也就增加了功耗,这就是为什么低电压x86 CPU很难成为生产力工具的原因。
在单线程工作负载下,M1 的大核心频率为 3.2GHz,比苹果 A14 的 3GHz 频率高 6.66%。在多线程工作负载中,外媒怀疑苹果锁频到 3GHz。另外,M1 的 4 个性能核心和 4 个效率核心都可以同时工作。
苹果M1就是基于RISC。RISC只有一些简单指令,就好比这个城市里既没有消防员、也没有交警,只有广大的平头老百姓。当要解决简单任务时,每个人都可以上阵干活,因此速度更快。
苹果由于掌控整个硬件+软件+平台+生态的产业闭环,要想从X86的CSIC转向ARM的RISC,可操作性就强得很多,而且未来产品性能和更新节奏再也不会受制于Intel。因此,虽然RISC有一定的先天劣势(只有精简指令集),但苹果可以自己掌握芯片设计流程,更好地发挥5nm工艺潜能,使得整体性能瑕不掩瑜,甚至超越行业1个身位以上。根据外媒的初步跑分,苹果M1性能差不多可以对标Intel i7-10700。把这个等级的CPU塞到Mac Mini甚至是MacBook Air里,以后还咋说Mac低配高价……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