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旅变身“文化网红”,内涵大于颜值

回复 星标
更多

上海文旅变身“文化网红”,内涵大于颜值


 来自千年书院的点赞,折射出徐家汇书院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创新力度和读者热度。
  自2023年1月1日在新址开馆以来,徐家汇书院作为一家设计独特、颜值超群的复合型图书馆,迅速成为网络热点,人气居高不下,短短一年间跃升为深受上海市民读者喜爱的海派文化新地标和“第二书房”。
  此前采用预约制的徐家汇书院曾“一约难求”,馆外常常排起长龙阵。也很少有一座区级图书馆如它一般,“有上百人的团队申请前来参观”。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徐家汇书院的打卡攻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作为网红场所,徐家汇书院在吸引高关注的同时,也免不了遭遇大流量带来的烦恼,诸如需要更多的安保和运维力量,以及面对来自各方的挑剔意见。不过,房芸芳认为,一个地标级的公共文化空间必然自带“文旅融合”基因,只要用心做好阅读推广,“游客也可能被转化为读者”。
  上海文旅介绍说,徐家汇书院一入门的咨询台,就向公众提供耳机和“丈量书院”服务,这在各类图书馆中是非常少见的服务。人们可以在语音导览下参观这座个性独特的图书馆,阅读建筑、阅读城市历史,一年来为万余人提供了公益讲解服务。“说起面积,很多图书馆要比我们更大。为何很多人喜爱徐家汇书院?本质上还是我们处于徐家汇这个中西文化交汇地、海派文化发源地,为大家了解上海城市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
  正如房芸芳所说,四层楼的徐家汇书院面积不算大,但常常变身,各种主题展览丰富,且学术水准在线。2024年开年,书院一楼中庭上架“寰宇文献展”。这是由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知名出版机构联手打造的大型文献出版项目,相当于一部世界文化的“四库全书”。
  从人类学、博物学、古埃及学到阿拉伯学,从《神圣人生论》到《古书珍赏:英伦印刷史》……这套以原典形式囊括各类语言、各种文化的“高冷”书籍,就这样摊开书页,放在人流必经之路上,既等待知音,也试图激发普通读者的好奇心。
  “这些书籍在很多图书馆可能属于特藏书籍,束之高阁。但我们最大的创新是把这些宝藏书籍开架放在人人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好书主动亲近读者,没有距离。”房芸芳说。
  荣获徐家汇书院“特别读者”称号的曹业宬,20多年前曾是徐汇区少儿图书馆的一名“少儿馆长”,如今是昆山杜克大学美术史与考古学专业的一名助理教授。从稚嫩的“少儿馆长”到学贯中西的青年学者,曹业宬在分享环节中说,自己始终不忘第一次在徐汇区少儿图书馆接触到汉字四角号码检字法的那一刻。20年多后当他从事汉字起源的研究时,多年前的那个暑假“再次有了回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进来看书学习,这就是图书馆的启蒙力量。
  在上海图书馆原副馆长周德明看来,徐家汇书院的“网红”效应超越了颜值外观,至少得益于三点:一凸显徐家汇“中西文化交流”的底蕴;二是空间设计出彩、阅读氛围浓郁;三是立足海派文化立体式推广阅读。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