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话语音特点

回复 星标
更多
«金华话语音特点»

语音特点»

帮端母

金华话帮端母特殊读音的特点是以读鼻音[m/n]声母为主,但只分布在金华绝大部分乡下地区和汤溪。金华城里方言古阳声韵帮端母字曾经读作[m/n]声母,后来逐渐朝[p/t]方向变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金华城里方言的帮端母仍存在特殊读音(少量字如“半”、“打”,读[m/n]声母);但到二十世纪末,帮端母字已一律读[p/t]声母。
尖团

金华城里方言,精细声母拼撮口呼韵母时读[tɕ]组声母,跟见晓组细音字不分。金华的乡镇大体上靠近金华城的地方趋向相混,距离城远的趋向相分,尖团不分的只有金华城里及其附近乡下。

其它特点

假摄开口帮组字在金华、汤溪东部等地读[ɤa]韵母。在金华一带,[ɤa]类韵母是一种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读音,但金华城里一些年轻人因嫌[ɤa]“土气”而改读作[ia]。知见系字,金华地区读[ua]韵母。

-
«»

音韵

»

声母

在平、去、入声中保留“帮-滂-并”、“端-透-定”、“见-溪-群”三分,即塞音声母及见组的塞擦音声母存在“不送气清-送气清-不送气浊”三分;但在上声中,因没有阳上调,只有“不送气清-送气清”二分。 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在白读中读为清声母,逢塞音、塞擦音时不送气,文读时为浊声母。
在今齐齿呼韵母前分尖团,精组字读[ʦ]组声母,见晓组字读[ʨ]组声母;在今撮口呼韵母前不分尖团,精组和见晓组字都读[ʨ]组声母,如:“趋”=“区”/ʨʰy/、“需”=“虚”/ɕy/。
从母、邪母、崇母字,白读擦音[z]声母,文读塞擦音[ʣ]声母。船母、禅母字白读擦音声母。
日母字,白读[ȵ]声母,文读[ʑ]声母。
见晓组开口二等字,白读[k]组声母,文读[ʨ]组声母。疑母字逢洪音读零声母,逢细音白读[ȵ]声母。
非组少数字保留声母读[p]组音(所谓重唇轻唇不分)的古老语音特点。例:敷母“覆”、“蝮”读作/pʰoʔ/,奉母“缚”读作/boʔ/,微母的“无”读作/m̩/,“尾”读作/ŋ̍/,“未”、“袜”、“蚊”、“问”、“网”、“望”等字读[m]声母。知母的个别字保留声母读[t]音(所谓舌头舌上不分)的古老语音特点。例:“摘”表示“用拇指和食指掐”时读作/tiəʔ/,“拄”读作/tu/。
匣母少数字读如群母。例如“厚”读作/kiu/,“怀”作名词时读作/guɑ/,“衔”读作/gɑ/,“峡”读作/guɑ/。

韵母

果摄字,白读[uɤ]韵,文读[o]韵。

假开二帮组以及咸合三、山开二、山合三的帮组或非组入声字白读[ɤa]韵。
假开二知见系字(如“茶”、“加”、“下”)读[uɑ]韵。 假开三的章组、日、以母字,白读[ia]韵,文读[i]韵。
蟹开四字,白读[ie]韵,文读[i]韵。
流摄一等字,若今为零声母字则读[eu]韵,若为其他声母字均读如三等[iu]韵。
咸、山两摄字,在白读中无鼻音尾和塞音尾,读为开尾韵,而在文读中,阳声韵字读为鼻化韵,入声韵字读为喉塞尾韵。 其中开口三等知系字读撮口呼韵母,白读[yɤ],文读[yã](阳声韵字)、[yəʔ](入声韵字)。 咸、山两摄开口三等字和四等字的韵母,除了帮组字、部分见系字无区别外,其他字均有主要元音开口度大小的区别,即三等韵开口度小([ie]、[yəʔ]韵),四等韵开口度大([ia]韵)。
梗开二阳声韵字在白读中读[ɑŋ]韵(“梗”字读[uɑŋ]韵),与宕、江摄字相混,文读[əŋ]韵。
“儿”、“尔”、“耳”、“二”等字,白读[ŋ̍],文读[əl]。
声调
古次浊声母上声字白读归阴上,无文读;古全浊声母上声字白读归阴上,文读归阳去。但在小称变调和一些字组的变调中,古浊上字自成一类,与清上字不同。
咸、山两摄入声字在白读中依声母清浊分归阴去、阳去,在文读中则分归阴入、阳入调。 其中古清入字白读为阴去后,在一些字组的连续变调中自成一类。
2015-04-02 12:55:24更新过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