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型 or 训练型?如何在业余比赛发挥应有水平?

回复 星标
更多

比赛型 or 训练型?如何在业余比赛发挥应有水平?

比赛是检验技术掌握情况最好的方法,只有通过比赛才能检验训练的成果和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练习的方向和侧重点。目前,国内的业余比赛层出不穷,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参与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各种水平规模不一的业余比赛。如何在这些比赛中发挥应有的水平,体验羽毛球比赛的对抗乐趣,建议从以下六点入手,做好充足的准备。

文 | 徐大鹏

首都体育学院讲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体育赛事产业开发、羽毛球运动教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一、熟悉比赛环境

业余比赛的环境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它包括球场的高度、灯光的位置、场地间距、比赛用球等等。只有对这些因素有了充分的熟悉和准备,才能避免由于“水土不服”导致发挥失常。

411099

由于许多比赛球场的高度达不到9米这个最低要求,因此在发球、挑高球和击打高远球时要注意控制球飞行的弧度。场地的灯光有些在球场的正上方,有些则是悬挂于球场两侧上方,无论怎样都会影响到对球的观察,心理上要有准备。一旦出现球与灯重叠的时候,注意调整观察角度。至于比赛用球,则多种多样,无论用哪种品牌的球,一定要提前感受它的飞行速度。球飞行慢就坚持平高球压后场战术;球飞行快则要减小动作幅度,前场多利用手腕、手指的捻动、弹推控制落点。

二、处理好发接发

羽毛球发球很难直接得分,除非对方判断失误。在比赛中,往往当发球方完成发球后,等待的就是对方的进攻。如何能让发出的球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方的进攻威胁,同时为自己下一拍球的进攻做好铺垫,就成了羽毛球发球战术的终极目标。

就业余爱好者而言,要坚信“对手距离你越远,威胁就越低”的硬道理,这也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战术。双打比赛以反手发网前为主,在临场裁判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击球点,让球以较平直的弧线过网下坠,不给对手扑击或平推的机会。

比赛中,若能处理好接发球这一拍,一下子就能取得主动,压制住对手。接后场高球,一般采用平高球、吊球或杀球还击。但如果对方发球后站位适中,进攻时要注意落点的准确性。若用杀球、吊球还击,自己的速度要跟得上。如果对方的发球质量很好,就不要盲目重杀,可用高远球、平高球还击,伺机再攻,或者用点杀、劈杀、劈吊下压先抑制对方。接发前场球,可用平推球、放网前或挑高球还击。当对方发球过网较高时,要抢先上网扑杀。接发网前球的击球点应尽量抢高点。

三、降低失误率

我曾经做过统计,在一局21分的比赛中,如果能够保证将自己的主动失误控制在5次以内,赢球的概率大大增加。反之,若是非受迫性失误超过5次,那就要看对手是不是也失误连连了。

要想降低失误率,回后场球一定要从场地中心区域向边缘试探,回网前球要先保证过网再尝试滚网,减少自己的主动失误。在攻守方面,提高成功率要做到“主动情况下不失误,被动情况下不强攻”,要善于采用拦、抽、挑、高远等技术进行合理过渡。

411099

四、合理运用战术

战术就是在实战中将技术灵活合理地运用,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与发挥。同样的击球技术,只有当你在击球的落点、线路、速度和节奏处于变化之中,使对方感到变化莫测、防不胜防时,才会发挥出更大的进攻威力。

任何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制约对方特长的发挥,进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简言之就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在一场双方实力接近的比赛中,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术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得当。除了要坚持既定的战术,还要不断检验和调整。如果自己连续保持得分,就要坚持现有战术;如果原来计划和选用的战术效果不明显,或双方僵持不下,甚至被动,应尽快找出原因,改变对策,制定新的战术。当自身的特长打法被对方遏制时,本方可以用辅助打法摆脱对方,使其战术失效。

411099

五、把握好比赛节奏

羽毛球比赛始终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既是绝对速度的较量,又是相对速度的竞争。运动员技战术节奏的变化,是在体能的支配下灵活运用技、战术而实现的对比赛节奏的改变。

很多爱好者在比赛中只能适应一种节奏打球,只能快不能慢,或只能慢不能快,或不能适应对手变化的节奏,这样一成不变,很容易导致被动。适当运用假动作技术,不但可以达到以假乱真、迷惑对手的战术目的,还可以增加对手的防守压力,打乱对手的动作节奏,使对方陷入被动状态。总之,一定要根据临场情况随机应变,才能保证在比赛中处于主动地位。此外,我们经常看到职业运动员在比赛时通过向裁判员提出换球、擦汗、擦地等要求来达到调整比赛节奏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裁判员是可以拒绝运动员提出的换球、擦汗或是喝水请求的,但是出于保护运动员的考虑,裁判员是不能拒绝擦地的请求的。

六、理解好规则

作为业余爱好者,比赛时可以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发挥自己的能力。其中有几个概念在比赛中特别容易引起误解,这里有必要仔细解读一下。

1、接发球提前移动

在双打比赛中,接发球若能在来球高于球网时进行扑击,势必占得先机,但这里会出现是否提前移动违例的问题。时间点的界定为是否在对方发球结束前脚离开地面接球,“发球的开始,即发球员球拍头第一次向前挥动;发球结束,即球拍击中球的瞬间”。只有在发球方球拍触球后,接球员的脚才可以离开地面。那么,在发球开始的时候,接球员可以在保证双脚不离地面的前提下向前移动重心。也就是这一小小的重心移动,保证你抢到高点扑击而不违例。

411099

2、发球过手、过腰

规则中关于过手违例的规定非常简单,即“发球员球拍击中球的瞬间,球拍杆应指向下方”。也就是说击球瞬间,无论拍杆是垂直指向下方还是斜着指向下方都是符合规定的。过腰违例,即“发球员的球拍击中球的瞬间,整个球应低于发球员的腰部。腰指的是发球员最低肋骨下缘的水平切线”。 过腰违例在执行上有一定难度,有的裁判员会以发球是否构成威胁为尺度。因此,发球时尽可能提高击球点,尽量少发平射球,只要保证球过网后球头即向下就达到战术目的了。

3、死球

关于死球的规定共三条,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第二条:“球碰网或网柱后在击球者这一方落向地面。” 击球者将球打在网或网柱后并向自己一方下落,而对方此时不慎球拍触网,如何判罚?这里有一个时间的界定,如果是球已开始下落时,对方的球拍碰网,则先死球后触网,不应判罚触网违例;若球拍与球同时触网应判罚球拍触网一方违例;如果在球碰网前球拍触网,自然判罚触网一方违例。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