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材理论课:速度&挥速

回复 已回复1 星标
更多
«经典教材理论课:速度&挥速»

以下论述取自n年前运动学经典教材,因为太麻烦所以不一一注明,只写结论。能理解多少看个人。已经是多年前被研究透的东西。(注:以下定义是中国体育学的研究成果,以乒乓、羽毛球、技击类项目为主,部分看法带有中国特色。)

1速度

“词典里速度有两个解释:①位移对时间的变化②指快慢的程度:他写字的速度很快。小球类运动中的速度指第二个定义。”

这句话教材原文如此,普通人有点难理解。具体的说,定义1是指“球飞行速度”,定义2是指通常说的“球速”。

定义2换一种写法,球速可以用“对方反应时间”来衡量。

接球时间=判断时间+判断后球飞行时间。

提高球速有三个途径:1推迟对方判断时间点;2高球飞行速度;3缩短球飞行路线。

为什么教材特地强调速度的定义,举两个教材原文例子:

乒乓球提高球速,要点是“上升期击球”,可以同时满足1,3。虽然上升期击球比高点期击球飞行速度要低很多,但是提高“速度”更明显。

羽毛球的平抽用手指辅助发力,以直线为主,满足1、3。

(九十年,乒乓球快攻是我国才有的技术;而羽毛球方面我国运动理论认为欧美技术缺点是手指发力不足,东南亚技术缺点是太偏重手指发力,大力击球缺乏质量和连续性,且导致体能不足时水平下降较多。)

最近很多帖子说球速,一上来就犯了最基本错误,把飞行速度和运动学“速度”混为一谈。俩个概念都没搞清分析起来一堆笑话。

简单地说,击球动作越小,飞行速度越慢,但是对方判断时间会缩短所以就羽毛球来说网前击球,球飞行路线短,提高速度需要更多手指等小动作发力,缩短对方判断时间。底线杀高球飞行路线长,需要更快的飞行速度以减少对方判断时间,更适合腰腹肩臂大动作发力。

击球动作越小,短促精悍,判断时间点迟,球飞行速度慢,接球人感觉来球突然,有初速快,尾迹慢的特点。

击球动作大,球飞行速度快,感觉上有球减速小,球感重的特点。

2挥速

教材原文:出球速度取决于动量mv,提高球速的途径有两个:1增加挥速(摆速);2增加作用在球上的质量。

第2意思是增加躯干击球的比例,也就是多用腰腹,腿的力量击球。此时击球质量会大大增加。

举个例子:

1身体前臂不用,用手指手腕压拍柄,晃动拍头击球,可以得到很高的挥速v,很低的击球质量m。

(此时的拍头挥速是你压手指速度六倍。)

2一把抓握紧球拍,固定手腕不动,拍柄、前臂形成一条直线,用腰腹手臂挥动的动作击球。此时可以得到很高的击球质量m,较低的挥速v。

实践证明:第2种方法可以击球更远的高远,也就是说球速更快,更多的动量传递到球上面。

高挥速低质量时球速不快的原因:击球瞬间球拍减速严重,大量动量没有传递到球上。而高击球质量时击球前后球拍速度很小变化,动量充分传递到球上面。

高球速的正确方法:先用躯干,手臂的力量挥拍,或者大的击球质量m和初步速度,击球瞬间使用手指手腕加快挥拍速度,获得更高的v。

以上理论对羽毛球运动的建议:很多手指发力很不错的球友觉得自己不如专业选手,是因为手指力量,或身体速度不够,实际是以手指发力顺畅的诀窍,在于发力前前臂的合理挥拍,使得手指发力时拍头已经有一个基本速度。

可以自己体会下,静止情况下手指压拍柄,阻力较大,如果轻轻把拍柄挥动起来,配合压拍柄发力,阻力则小很多,可以更轻松完成。

在短促的平抽挡等动作里,一个正确的动作,大部分大力是前臂闪动发力,手指”只是做出了动作“,因为前臂发力合理,手指压拍时基本感受不到压力。

661662015-05-10 06:54:23更新过

正序阅读 1# 2015-02-19 21:16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