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花梨的木性

回复 星标
更多
海南花梨的木性
NO.1

关于海南黄花梨的产地,曾形成过较大的争议。如《分类学》一书中的一段描述:

“乔木,高可达一丈八尺至三。产浙江及福建,广东、云南均有之。闽省泉、漳尤多野生,亦有人工栽培者。木材坚重美丽,为上等家具用材,其价值仅亚于紫檀,近年来有将其木材削成薄片,制成镶板,以为家具美术用材,而价可高数倍云。”该书作者认为,“花榈木”(黄花梨的别称之一)在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亦有产出。而有不少学者却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有人据其树高仅三丈及分布地区,认为书中所指的花榈木并非黄花梨,而是新花梨。所谓新花梨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被认为是建国之前北京家具商为哄骗外国买家而编造出来的,“好像它比黄花梨次一些,但又比新花梨好一些。我国自产,也大量从缅甸、泰国等地进口。木色黄赤,比黄花梨木质粗,而纹理呆滞无变化,无悦人香味。锯末浸水呈绿色,手伤沾湿易感染,有微毒”。据此可以判断,这里所指的新花梨很可能是花梨类木材。

目前,对海南黄花梨的产地已经形成的一致共识是,只有产自海南本土的降香黄檀才是真正意义的海南黄花梨。据林科院专家杨家驹介绍,海南的黄花梨出自海南岛,在道理上与檀香紫檀产自印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在没有科学公示之前,无论其他木材与海南黄花梨在木性上如何接近,两者也不能等同看待。海南黄花梨的这种排他性,杨家驹认为是由海南岛独特的土壤条件和气候决定的。这直接导致了即使是同纬度的其他地带,也无对其复制的可能性。

世居于海南岛的黎族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将海黄分为“油格”与“糠格”两种,这可谓凭经验得来的依据。所谓油格,主要是指产自于海南岛西部颜色较深、比重大而油性强的黄花梨心材;而糠格则主要是指产于东部、东北部浅色的油性稍差的黄花梨的心材部分。黎族人对海黄的这一区分当然是一种更加细化的标准。如果我们将它代入到海南岛的地理环境中寻找原因的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海南岛西部多山地,而东部和东北部则是海拔较低的丘陵居多。一岛之内尚且如此,相比之下,同纬度的其他地带上的差异也就不再难以理解。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