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兼优的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

回复 星标
更多

军政兼优的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里,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然而在危难之机首受命于参谋长之职,从而也展现了他文武兼备的才干。

一、能文能武  戎马一生

赖传珠,曾用名赖鹏英,1910年4月出生于江西赣县大埠乡赖村,学生时期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赣南大埠、于都等地的农民起义。1928年3月率起义农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连党代表,后又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第二十九团连党代表,随队参加了四打永新的历次战斗。1929年1月,赖传珠跟随所在部队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出击,一路急行军,日行百里,经遂川大汾、左安、上犹、崇义,进入大余县境,遭到国民党军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围攻,战斗非常激烈,所部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营长张渭牺牲,在危急之中,赖传珠挺身而出,率队从敌炮火中杀出重围,撤离大余,经信丰、龙南、全南、定南、定远等县到寻乌境内。辗转到达瑞金大柏地。

1930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工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6月部队在章节闽西长汀进行整编,红四军第2纵队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一师;赖传珠任该师第三十一团政治委员,12月底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在龙冈战斗中负伤。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开始后,赖传珠调任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九寸岭、观音壁和白沙等战斗。6月调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参谋长,协助师长耿凯指挥红十二师,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在兴国县的莲塘、良村、宁都县的黄陂,以及兴国至高兴圩、黄土坳等地,连打胜仗,9月中旬,十二师又在东固附近的白行、方石峙、张家背一带消火了国民党军韩德勤师。1931年10月后,赖传珠又被调回第十一师,先后任三十团、三十一团政治委员,1932年3月任红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治委员,12月部队改编,取消了红十二军建制,赖传珠到瑞金红军大学学习。

1933年5月,赖传珠从红军大学毕业后,任红十三师二十七团政治委员,8月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1月调回红十一师、任政治部主任。199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赖传珠升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和师长李聚奎率部冲破国民党道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勇破遵义。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红二师五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六科科长。1936年3月任红三十军政治委员,6月调任陕甘宁省政治部部长兼军事部副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3个地区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国民党陆军新四军,中央军委任命赖传珠到新四军任参谋长,接到命令后即带着新的使命率领一部分干部经西安去武汉就职。1939年4月江北指挥部组建后,任江北指挥部参谋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赖传珠升任新四军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解放军第四十二军政治委员,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政治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6年12月14月病逝。

二、方石岭南出奇兵

赖传珠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生涯里,不仅善于做部队政治工作,而且具有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尤其是在几次出任参谋长工作期间,展示出了他较高的军事指挥艺术。

1931年6月,赖传珠出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师参谋长。

当时国民党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决心集中更多的兵力“剿共”。蒋介石穷兵赎武,先后纠集了23个师又3个旅共30余万人的兵力大规模地展开了第三次“围剿”。

此时红一方面军主力正在建宁、泰宁、将乐、归化、清流地区和闽赣边境的宁化、长汀、石城等地,开展群众工作,赖传珠参谋长所在的第十二师和红三军的第九师则在南丰和宜黄以南地区活动。

当时蒋介石把第十二、第九师误认为是红一方面军主力,遂电令前线总司令何应钦迅速发起进攻。

形势十分严重,参谋长赖传珠协助师长耿凯率领全师官兵与敌展开了英勇战斗,他们采取运动防御和游击战进行阻击、消耗、疲惫国民党军,迟滞敌人的前进,争取时间以待主力部队调整战斗部署。这期间他们以超人的胆量和精细的运筹,率部在兴国县的莲塘、良村、宁都县的黄陂,以及兴国至高兴圩、黄土坳等地,连续取得胜利,给敌以重创。9月中旬国民党军“围剿”部队第五十二师在高兴圩受挫后,于13日改变行军路线,经崇贤、东固向吉安撤退。红十二师遵照方面军首长指示,对敌实施追击,15日将国民党军赶到方石岭以南地区并将其包围。参谋长赖传珠协同师长耿凯,指挥部队借夜幕掩护,悄悄逼近敌人。于次日拂晓向敌发起猛攻,顿时杀声、喊声,枪炮声四起,参谋长赖传珠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哪里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红十二师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激战至9时,全歼该敌,生俘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师长韩德勤。

英雄的红十二师在第三次反“围剿”的作战中,阻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争取了时间,为大部队的部署凋整创造了条件。其中,赖传珠为夺取这次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让新四军在江北站稳脚根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军委选派赖传殊去新成立的新四军工作,出任参谋长。他一到军部,就忙于起草参谋工作计划和干部教育计划。组织参谋处的干部学习和训练,亲自讲授游击战争课。全神贯注地领导参谋处工作。为正确指导新四军各部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他在主持参谋处日常工作和指导部队作战训练的同时,如饥似渴地研读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部著作,从中领会抗日的道理和作战的方法。

1939年4月,随叶挺军长到庐江东汤池,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组建后,由张云逸任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有江北游击纵队、第四支队、第五支队。之后四、五两个支队分别开往津浦路西和路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2个月连续的战斗和深入的发动群众。初步打开了皖东敌后抗战局面。

赖传珠在担任江北指挥部参谋长工作期间,成为张云逸指挥的得力助手。6月,他妥善处理了四支队后方问题。当时,高敬亭问题发生后,部队情绪较大,尤其是第七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五福逃跑叛变后,第四支队广大指战员表示极大愤慨,但也有个别人思想上有些波动。对此,赖传珠专门到四支队进行调查、帮助工作,开展反杨、曹斗争,通过对其揭露和批判,使四支队广大指战员从政治上、思想上、认识上统一了起来,提高了觉悟、增强了内部团结、改变了上下级关系,排除了东进抗日的障碍、提高了该支队战斗力。7、8月,他完成了部队编制和各种制度的制定。1O月,他参加了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的领导,分工负责军事工作。11月22口,他接前方来电,得知蒋介石已命令驻扎江北的国民党军队赴江南。赖传珠以其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敏锐的政治头脑,预见到事情不对,遂在日记中写道:“此事必须警觉,做好战斗准备。”次日,他即建议和组织召开干部会议,动员准备作战。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39年12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顽固派掀起了第—次反共高潮,在华中地区强令新四军第四、五支队南调。同时令其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和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两部夹击新四军南调部队。12月16日,赖传珠离军部奔赴前方,23日到达得胜,见到了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24日,他给新四军第四支队和第六支队发枪支弹药及经费。赖传珠以敏锐的政治头脑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国民党蒋介石制造的反共乌云弥漫全国,内战危险空前严重。因此,他认为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增大了”。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赖传珠及时向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汇报情况,到前方布置指挥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警惕教育部队准备进行反摩擦斗争,1940年3月3日晚,他得知中共全椒县委书记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当即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行动部署,次日晨即派指挥部副参谋长杨梅生专程去全椒向部队传达反顽任务。

1940年3月,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华中国民党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共进攻。

面纱已经揭开,丑陋的嘴脸暴露无疑。

国民党桂系李品仙的第一三八、第一七一师越淮南路向新四军进逼,其先头一部配合国民党地方军第十、第十二游击纵队共5000余人,分头围攻位于合肥以北青龙厂一带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和定远以南大桥地区的江北指挥部,另以两个保安团向无为以西开城桥地区的江北游击纵队进犯。

在李品仙表演的同时,苏北国民党韩德勤也蠢蠢欲动,忙于调集兵力,准备向津浦路东的新四军第五支队进攻。

这一东西夹击的形势,严重地威胁着皖东新四军的生存和发展。

当此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对于皖东的反摩擦斗争,及时作了明确的指示:应以淮南路为界,在此线以西避免武装斗争;此线以东,我应坚决控制,彻底肃清地方反动武装,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对桂顽主力力求和缓,对韩顽则待其向我进攻时,在有理、有利的条件下坚决消灭之。

根据中央指示,江北指挥部立即组织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制订反顽措施,调集兵力,指挥部队进行自卫反击战的准备。同时向国民党桂系军阀呼吁团结抗战,提出以淮南路为界,分区抗日,我不向西、彼不向东为条件进行谈判。但国民党对此谈判提议竟置之不理,继续挟其优势兵力,向新四军进逼。江北指挥部首长遂决定利用桂、韩之间派系矛盾和其行动难趋一致的弱点,集中主力于津浦路西,首先反击威胁最大而战斗力较弱的地方反动武装,以求巩固路西阵地,尔后再挥戈东向,击破韩顽进攻。

3月12日,江北指挥部集中第四、第五支队和苏皖支队主力,向进攻大桥地区之地方国民党军进行坚决的自卫反击,并乘胜攻克定远城,歼敌第十二游击纵队大部,第十游击纵队一部共2000余人,其中生俘其支队副司令以下千余人。为争取桂顽,即乘胜收兵,再度提议和谈。

正当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津浦路西作战之时,国民党韩德勤部乘新四军路东空虚,以其第一一七师、独立第六旅及地方保安旅等8个团的兵力,于3月19日开始围攻半塔集地区。当时新四军在该地区仅有第五支队后方机关、学校及第八团的2个连兵力,全部约1000人。兵力悬殊,路东局势非常危急。在此危急情况下,赖传珠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及时组织指挥部队,一面命令路东部队、机关组成一切力量,固守待援;一面率第五支队、苏皖支队兼程东进,并调挺进纵队主力一部西援;以江北游击纵队,除留一部坚持无为地区的游击活动外,主力撤至淮南路东,配合第四支队坚守津浦路西阵地。

坚守路东阵地的部队,以积极防御手段,在当地自卫队密切配合下,同lO倍于己的顽军英勇奋战8昼夜,击退了国民党军10余次的猛攻,终于顽强地坚持了半塔集主要阵地。3月27日,挺进纵队经过马家集,歼灭国民党军独立第六旅一个营,给国民党军侧背以严重威胁。此时,新四军西援军也已越过津浦路,国民党鉴于新四军东西援军逼近,惧遭歼灭,即仓皇后撤。赖传珠率部全线出击,直追三河南岸,歼灭国民党军千余人。

定远,半塔集自卫战的胜利,是华中新四军首次大规模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重大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韩、李顽军东西夹击的阴谋,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疯狂的反共气焰,而且为坚持津浦路东、路西阵地,建立皖东敌后根据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月初,江北指挥部转移到津浦路东半塔集。刘少奇奉中原局也同时转移到了半塔集。4月8日,赖传珠起草电报,向中央军委和朱德总司令报告了半塔集作战经过。4月lo日,赖传珠致电新四军军部,建议在江南情况紧张时,将后方笨重物品及其他战备物资移至江北,以防不测。

5月,日军企图“扫荡”皖东北抗日根据地。驻扎天长、六合、江都的日军蠹蠢欲动。滁县的日军增至8O0多人,企图分三路“扫荡”来安。

虎视眈眈的日军,对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垂涎已久。

赖传珠等江北指挥部首长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通知各部队加强侦察和警戒,做好迎敌准备。

5月15 日,日军占领竹镇。赖传珠即令军政干校朱大队长亲率两个学员队赶到竹镇抗敌,同时下令调苏皖支队由巴山向盘石山侧击敌后,给“扫荡”竹镇之敌以重创。

17口,赖传珠冒着雨到驼子山察看地形。他又逐个检查了苏皖支队及第四、第五支队的部署情况。5月下旬,根据刘少奇“先解放苏北问题”的电示,针对日军大举“扫荡”路东之企图,他下令新四军江北支队分四个区粉碎日军的“扫荡”计划。

此时在赖传珠使用的军事地图上,红兰交错、错综复杂,每一个线条在他的脑海里又都是那么的清晰、清楚。

6月,赖传珠接刘少奇到江北指挥部,向刘少奇报告了苏北情况,并与刘少奇一起研究了路西地区的对敌斗争问题。当时,江北地区的形势是极为复杂的,江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和抗日根据地,正受到敌、伪、顽三面夹击,局面是严重的,尤其是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地区的反共摩擦纷至沓来。国民党杂牌军苏北的李明扬、李长江集团,在顽固派韩德勤的挑拨拉拢下,由中立倒向反共。为使江北指挥部广大干部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掌握斗争策略,以便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赖传珠请刘少奇在干部大会上作日前政治形势及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报告。刘少奇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很有说服力,使广大干部心明眼亮,不仅增强了斗争的信心,而且极好地提高了斗争的策略水平。

6月28日,国民党军李长江指挥13个团向正在郭村休整的江北指挥部挺进纵队发起进攻。挺进纵队奋起自卫反击,在苏皖支队及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的3个主力团的支援下,歼李长江部3个团,使其前线动摇,新四军挺进纵队乘胜猛追,迫使李长江率部溃向泰州,取得了反李斗争的胜利。随后赖传珠将郭村反击李顽的战况及时向延安作了报告,并通报了全区各部队。

7月25日,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调动12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桥,被新四军苏北部队击溃。接着在营溪、姜堰战斗中,新四军部队连战皆捷,取得黄桥保卫战的一次大胜利。

由于反摩擦斗争的胜利,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溃退,使敌后方空虚。中共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刀阔斧地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从3月至8月,皖东建立了15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约占当时华中抗日根据地县级政权的一半。

在建军方面,江北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方针,主力以营为单位到各县去努力扩充部队,帮助地方建立武装,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动员了6000余名新兵补充主力,由于实行了部队主力地方化的方针,使新建的地方独立团的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推动了区、乡武装和人民自卫军的迅猛发展。

至8月底,全区脱离生产的县、区武装已近9000余人,不脱离生产的人民自卫军,发展到近10万人。人民武装的迅速发展,不但增强了根据地的自卫能力,成为主力作战的有力助手,保证了党政工作的胜利开展,而且为主力的兵员补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有这些,都浸透着作为江北指挥部参谋长赖传珠的心血。期间,他不辞辛劳,连续工作、深入部队调查,组织军政训练、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付出了艰辛,做出了积极的重要贡献。

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以及淮宝区的开辟,对津浦路南段及运河沿线日伪军的交通运输和伪化政策的推行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此,日寇是横下了心了,非要出这口气不可。于8月下旬从江南抽调十五、十七两个师团及伪江浙绥靖军等各一部至皖东各据点,准备集中万余兵力,以1个月的时间向津浦路东大举“扫荡”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江北指挥部,立即动员全区党政军民为粉碎日伪“扫荡”,保卫皖东根据地而坚决斗争。赖传珠参谋长立即通知各部队加强侦察和警戒,做好迎敌准备。

在军事部署上,根据当时情况,赖传珠积极提出建议,最后经指挥部首长研究决定,留第四支队于路西、防止桂系国民党军乘机袭扰。以留守路东的第十四团,独一、独二团以及干部学校,在人民自卫武装的配合下,就地分散,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另以进入淮宝区的第五支队第七、第八团及进入皖东东北地区第五团,在外线积极策应,牵制日伪兵力。

9月5日起,天长、六合、来安、张八岭等据点的日伪军,先后分进合击汊涧、竹镇、半塔、自来桥、古城等地。9日,五河日寇侵占双沟,又配合半塔之敌占领盱眙城。11月,高邮日寇又出扰淮宝区,企图钳制和拦阻新四军第五支队主力南援。赖传珠等领导路东新四军在主力、地方武装、自卫队密切配合下,灵活穿插,以袭击、伏击战术,使敌伪到处扑空,处处挨打,特别是在竹镇附近伏击日军指挥机关的胜利,造成了日伪军极大的恐惧。至17日日伪军被迫后撤,取得了路东反“扫荡”战斗的胜利。

1940年10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第二纵队在黄克诚率领下进入华中地区,与新四军会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任命叶挺、陈毅为正副总指挥,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任参谋长,统一指挥华中八路军部队和新四军部队。两军的会合和实行统一指挥,极大地增强了中共在华中的武装力量。

华中总指挥部成立后,为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气焰,赖传珠协助叶挺等集中了lO个团的主力部队,于11月29口发起了兴化、曹甸战役,相继攻占北宋庄、蒋营、陶家林等地,并完成了对安丰、曹甸、平桥诸点的包围。12月13日发起对曹甸的进攻,历时18天,歼灭国民党军8000余人,给华中地区以韩德勒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共顽固势力以沉重打击。

四、受命于危难之际

1941年1月4日,在安徽泾县云岭地区的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皖南部队9000余人奉命出发,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经苏南向江北转移。6日,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拦击。新四军指战员被迫还击,经昼夜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和弹尽粮绝,除lOO多人分头突围外,余者一部分被俘,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泾县山洞被叛徒杀害。这就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后,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不顾蒋介石撤销新四军番号的政令,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1月28日,新四军新军部在江苏盐城成立,赖传珠和军部主要首长联名发表了就职通电。在新军部的领导下,新四军扩编为2个师,l个独立旅,军部直辖抗大第五分校、特务团,全军共9万余人。

皖南事变后的华中。敌后抗战进入了艰苦的困难阶段。

参谋长赖传珠在继续完成全军整编任务的同时,积极协助代军长陈毅组织指挥战斗。新四军新军部在盐城的成立,日寇即加紧了向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并叫嚣要“完成皖南事变未竟之功”妄图围歼新四军军部及主力,占领苏中、苏北根据地。

1月下旬,日寇将后来驻镇江地区的第十二旅团凋至苏中沿江和运河沿线,并侵占了黄桥镇。日寇为进一步纠集力量,又加紧了引诱泰州地区的国民党军李长江投降,准备在李投降后,立即大举进攻海安、东台、盐城等地区。

2月,日军为掩护盘踞泰州的国民党军李长江归降,加紧了以盐城为主要目标的向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并不断向扬州、高邮、南通等地集结兵力。

15日国民党军李长江部公开投敌。

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决心讨伐叛逆。在参谋长赖传珠等首长的直接组织和指挥下,遂以海安以西地区的新四军第—师主力,当即发起讨逆战役。部队沿海安、泰州公路向西横扫,直捣泰州城。20日攻克泰州,打垮了叛逆李长江部,战役取得了全胜,共俘李部官兵5000余人,并争取了两个支队战场反正,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共投降势力,伸张了民族正气。日军恼羞成怒,马上向东台、如皋、泰州等地发动报复性“扫荡”。苏中新四军部队,在赖传珠等军部首长部署和指挥下,连续作战,不断胜利。杀伤了大量日伪军,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1941年夏秋之间,参谋长赖传珠协助代军长陈毅指挥了苏北、苏中军民的秋季反“扫荡”斗争。

7月上旬,日军以第十五、十七师团和第十一旅团各一部,接替第十二旅团在长江北岸和运河沿线各据点的守备任务,然后集中第十二旅团全部及伪李长江部于东台、兴化、射阳之线,准备进攻盐城。

27日日伪军17000余人,分四路合击盐城新四军军部和第三师主力。

为粉碎曰伪军对盐城的合击,新四军以第三师的第七、第八旅和第一师的第二旅及军部特务团等部队,先在内线予以来犯之敌阻击和杀后,转入日伪军的侧后,以游击战展开攻势;同时派第一师一旅等部队,向海(安)泰(兴)线、南(通)如(皋)线发起攻势作战,连克天皇桥、孤山、季家市、黄桥、如力等日伪据点,兵临日伪军战略支撑点泰州、泰兴城下,使“扫荡”苏北之日伪军顾此失彼。8月初,日伪军大部分兵力即被迫自盐城、阜宁地区仓皇南撤。

当日伪军举兵苏中之时,苏北新四军部队则大举反击,第二师主力收复阜宁、东沟、益林等地,第一师二旅攻克盐城东南的裕华镇,全歼日伪守军。

经过1个多月的战斗,新四军所部彻底粉碎了日伪军发动的苏北、苏中并进的大“扫荡”,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共毙、伤、俘日伪军3800余人,击沉日军装甲汽艇30余艘。

新四军首长和广大指战员在积极展开对日寇侵略者的斗争的同时,还要应付国民党的反共斗争。英勇的新四军指战员,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表现出了顽强的革命精神。他们在刘少奇、陈毅、赖传珠的领导和指挥下,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为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l 941年国民党汤恩伯集团在侵占豫皖苏边区后,又妄图东进苏北根据地。国民党军韩德勤部为接应汤恩伯集团东进,于7月间日寇向我苏北“扫荡”之时,以保安第三纵队两个团,侵占我泗阳西北之陈道口,并以第一一七、第三十三师各一部先后侵占淮阴、涟水涧之大兴庄、张官荡地区,继续沿六塘河向西扩展,企图以陈道口为中心,控制运河两岸,再向两边扩张,东接曹甸、车桥,西达津浦铁路,构成一条横贯淮北、淮海根据地的东西走廊,为东进顽军准备通道。

侵占陈道口之国民党军,依托运河及六塘河,赶筑围寨工事,并大肆摧残抗日政权,疯狂镇压人民。在此情况下为了便于集中兵力歼击东进之顽军,新四军首长决心争取先机。首先攻占陈道门。

陈毅、赖传珠等围着一张军用地图讨论了很久,确定了作战方案。战役部署是:以独立旅全部及第四、第七旅各一部共6个团兵力为攻击陈道口的突击兵团;以第五、第九旅主力集结于皖东北地区,准备阻击东进之顽军;以第十旅及骑兵团位于淮阴以北地区,第八旅位于淮阴与涟水之间,阻击韩顽向陈道口之增援;以宿东游击队迫近津浦路加强活动,迟滞顽军东进。

赖传珠一直注视着墙上的地图,不断地向参谋们询问各部队的情况。指挥部的人员出出入入,都把脚步放轻,生怕打忧了正在运筹的赖传珠。

陈道口战役,干10月14日打响。陈毅、赖传珠亲临前线指挥。首先完成对陈道口的包围,肃清外围据点,然后经过3天的近迫作业,发起总攻。在总攻中,经激烈战斗,新四军指战员突破深沟高垒,至21日攻克陈道口,俘顽军800余人,残顽突围东窜。

就在陈道口取得胜利的同时,阻援部队攻克了大兴庄,并击溃了自曹地区出援之顽军。接着,又乘胜扩大战果,横扫沭淮涟、邳睢铜、淮泗及泗五灵凤等地区的顽匪武装。

陈道口战役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韩德勤接应汤顽东进的计划,而且对巩固淮海与皖东北根据地也有着重要意义,极大地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的斗争信心。

入冬以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不断蓬勃发展,日寇的处境日益困难,为摆脱困境,日寇加紧了对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与“清剿”。11月初,日寇调整部署,向苏中、盐阜根据地内的各据点增加兵力。

中共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根据敌伪对准海、淮北、淮南等地区的“扫荡”特点及新的动向,判断敌伪的这些“扫荡”还只是战略侦察性质的,接着将要对我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其重点可能在盐阜、苏中。为粉碎敌人的大“扫荡”,要求全党全军应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好充分准备,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去努力,不管情况严重到何种程度,都必须坚持斗争。

其间,赖传珠协助陈毅代军长在军事准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1、对部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坚持斗争的信心,他在全体军民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说明敌情虽然严重,但整个形势对我有利,斗争的前途肯定是胜利的;2、加强部队自身建设,调整部队编制实行精兵简政,缩小机关,减少单位,有计划地将一部分机关干部充实到连队去,加强基层,加强坚持斗争的核心力量;3、组织指挥部队、加修工事,发动人民群众挖抗日沟,填河筑坝,改造地形,实行空舍清野;争取时间,加强主力部队的整训,同时加强对民兵的领导,使之成为就地坚持斗争的坚强武装力量;5、大力开展伪军工作,加强边区、交通要道、敌占区和沿海的群众工作,以保持回旋、隐蔽的余地。

通过赖传珠参谋长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了部队的斗争意志、信心和勇气,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争取反“扫荡”胜利奠定了基础。

自1942年底至1943年初,日伪军6000余人,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分路扫荡淮北区。由于新四军早有迎敌准备,经过33天反“扫荡”作战,大小战斗30余次,再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与此同时,在军部统一指挥下,淮海区新四军部队的主力与地方武装相配合,粉碎了日伪军5000人的“扫荡”。淮南区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也粉碎了日伪军Z000余人的“扫荡”。

这时,经过艰难的思索,深思运筹,精细安排之后的参谋长赖传珠,坐在他的指挥部里,开心地听着一个个捷报。脸上时时流露着胜利的微笑。

1943年春季,赖传珠仍在军部协助陈毅代军长指挥作战,开展对敌斗争。部署并指挥了华中根据地军民进行的反“拉网大扫荡”。

在军部的号令下,以第三师八旅大部,分散坚持内线作战,袭扰和打击敌人;以第三师第七旅主力和第八旅一部,转移到淮海区作战;另以第一、二、四师攻击当面之敌。

进攻的日军所到之处均遭打击,其“拉网大扫荡”扑空。不甘失败的日军,随后又采取分区“扫荡”。在坚持内线斗争的第八旅和广大民兵的抗击下,日伪军的分区“扫荡”又损兵折将,遂于3月11日开始部分撤退,新四军第八旅乘势侧击、伏击撤退之敌。

3月下旬,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和第八旅,内线与外线相结合,展开全面反击,通过攻坚、围城打援、伏击、破袭等手段,对危害最大的日伪军据点交通线展开攻势作战,至4月10日,粉碎了日伪军对盐阜区的“拉网大扫荡”,共毙、伤、俘日伪军1800余名。

1943年3月,国民党以蒋介石发表《中国的命运》为标志,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总动员,同时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

驻在苏北车桥、曹甸地区的国民党韩德勤部万余人,曾在日寇“扫荡”下,一触即溃。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新四军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出发,不计旧恶,主动予以掩护,使国民党韩德勤部大部脱离险境,退入抗日根据地(淮阴、涟水、苏家嘴之间)休整,同时又在粮草、经费等方面给于接济。新四军这种光明磊落的行动,博得了各阶层舆论的赞扬和韩部广大士兵的感澈。

但是,此时在蒋介石的统一部署下,得到了喘息的韩德勤,恩将仇报,不去向日寇收复失地,却企图乘日寇转兵向新四军大举“扫荡”之机,侵占淮北根据地。韩部在“南返原防收复失地”的烟幕掩护下,突然向西侵占里仁集,陈道口地区。新四军虽婉言规劝,但韩顽仍执迷不悟,于3月中旬,亲率第八十九军、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纵队等部偷渡运河,侵入淮北中心区之金镇镇部署,会上就军事部署方面,赖传珠作了重要发言,最后决定进行自卫反击,要给韩德勤以狠狠的教训。

3月17日夜,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在第二、第三师一部配合下,对盘踞山子头地区之韩顽进行自卫反击。至18上午,胜利结束战斗,歼韩总部,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纵队,生俘韩德勤以下官兵1000余人,击毙保安第二纵队司令王光夏、独立第六旅长李仲寰等。

这是韩德勤第2次当新四军的俘虏了,他心里非常懊恼,起初几天,韩德勤不吃不喝,也不开口讲话,满有点“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子。后经新四军首长做工作,晓以作抗日大义、民族之情,终于使他惭愧的软了下来。

不久,新四军又一次释放了韩馅勤。

赖传珠心里非常清楚,韩德勤损兵折将,从此将一蹶不振,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山子头战役的胜利,粉碎了顽军的东进计划,最后铲除了国民党反动派留置在华中根据地内的反共堡垒。

五、组织对日战略反攻

从1944年1月起,抗日战略反攻阶段。参谋长赖传珠协助陈毅代军长指挥新四军实施战略反攻,首先发动了春季攻势。

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1、2月间,以高邮、兴化、宝应、东台、泰兴、如皋等地区为反攻重点,连续作战,攻克17个日伪军据点,争取千余伪军反正。随着战斗的节节胜利和军事运筹上的连连得手,为了歼灭日寇,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赖传珠的决心和信心也越来越大。春季攻势全胜后,他的视线又盯上了具有战略地位的车桥地区,遂发起了车桥战役。

车桥地区是敌寇两个师团的接合部,车桥镇又是较孤立、突出的据点,仅有淮阴防守敌指挥的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大队据守。该区为水网沼泽地,有利于我阻击、围歼援敌。为了完成这一攻击任务,赖传珠协助陈毅进行了周密部署,对部队进行了广泛的战斗动员,决定以第一师5个多团的兵力,组成3个纵队。以1个纵队攻击车桥,2个纵队在外围打援。车桥战役于3月5日l时50分发起,经一整夜激烈战斗,全歼车桥守敌伪军1个大队。上午10时起继续围攻凭坚顽抗之敌。新四军这一强大的攻势,震动了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之敌。午后,上述各地日军分批在淮安集结,先后乘汽车驰援。当第一批援敌进入新四军韩家庄、芦家滩之伏击阵地时,阻援部队即猛烈开火,迫敌进入预设的地雷阵。群雷连声爆炸,日寇血肉横飞。新四军指战员奋勇出击,—举将敌歼灭。接着,又对逐次增援之敌予以歼灭性打击。6日晨,车桥残敌乘隙逃窜。是役经l天2夜,攻坚打援均获胜利,共歼灭日寇大佐以下465人(内活捉中尉以下24人),伪军483人(内生俘168人),解放了车桥镇。

在车桥镇战役胜利声威震撼下,日军仓皇放弃曹旬、经口、塔儿头、鲁家庄等重要据点12处,淮安、宝应以东地区,遂为我全部控制。车桥战役是华中新四军对敌作战中一次较大的歼灭战,打乱了敌伪“扩展清乡”、“屯垦”计划,进一步沟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的联系,扩大了新四军的机动范围。

紧接着,赖传珠协助陈毅代军长组织指挥苏中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发动了夏、秋季攻势作战,组织指挥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发起了秋、冬季攻势作战。由于参谋长赖传珠精确的运筹,得当的调度,命令下达的及时,保证了陈毅代军长战略决策的实施,因而使苏中、苏北、苏南等区抗日军民发动的攻势作战,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944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新四军向河南发展的指示,以便从战略上把华中、华北、陕北三大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根据中共中央5月指示,赖传珠积极参与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制定西进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行动计划,为实现这—西进行动计划,赖传珠忘我地工作,精密地部署,指挥新四军第四师5个主力团越过津浦路,在肖县、永城、宿县地区连战连捷,经4个月连续作战,基本上恢复了豫皖苏边区。

根据中共中央向南发展的秋季方针,赖传珠又积极参与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制定南下开辟苏浙皖区的行动计划。为实现这一南下行动计划,赖传珠调度部队,指挥新四军第一师3个主力团南下作战,先后攻占日伪军许多据点,解放了天目山等广大地区,建立了天北、天南、杭嘉湖等地区的抗日政权,初步完成了南下任务。

1945年8月12闩,中共中央电令新四军在华中发动大反攻。赖传珠遵令积极协助陈毅代军长制定大反攻计划,部署新四军全军出击。

在军部统一号令下,各军区、各部队,纷纷誓师出征,经过20天的大反攻作战,至9月2日前,攻克县城32座,重要市镇400余个。真是战火遍地,捷报频传。

此后,赖传珠继续协助陈毅代军长指挥新四军各部队对不投降的日伪军进行歼灭性打击,先后发动了淮阴、高邮、津浦路、陇海路东段等多次战役,到1946年1月,胜利完成了华中地区的战略大反攻。

从1941年至1946年,赖传珠担任新四军参谋长职务达5年之久,协助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等,领导华中军民屡屡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为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在运筹作战、调整部署等方面,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2016-06-05 01:37:12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