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 香飘海内外

回复 星标
更多
安溪铁观音 香飘海内外
.
.
.
.

安溪铁观音 香飘海内外

茶楼茶香。

安溪铁观音 香飘海内外

茶行门前的繁忙景象。

安溪铁观音 香飘海内外

安溪茶叶批发市场。

安溪铁观音 香飘海内外

安溪推出农资购买卡,安全用药有了“守护神”。本版图片均由记者李克君摄

安溪是世界名茶——乌龙茶中之极品安溪铁观音的故乡。提到铁观音,人们就会联想到安溪;提起安溪,人们就会联想到安溪铁观音,安溪铁观音已经成为安溪的代名词。安溪铁观音因安溪而茂盛,因安溪而香飘万里;安溪因为安溪铁观音而繁荣。

正如安溪人所说的,上天赐给了安溪一片神奇的树叶,安溪人将这一片神奇的树叶做成大业,生成了百业,缔造了一个富民强县的传奇。安溪铁观音,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卓越的品质源于“天、地、人、种”的完美结合,更源于安溪人对茶叶质量安全的严密管控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9月14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在安溪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走进安溪,参观茶山、茶园、茶场、茶企,在茶文化博物馆体验晒青、晾青、炒青、揉捻等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与茶农、茶商、茶乡人面对面地深入交流,切实感受到安溪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安溪铁观音这一品牌。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业是安溪最大的特色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号工程”来精心呵护。安溪茶人紧紧围绕制安全茶、制好茶、制品牌茶、创造茶叶新价值,埋头苦干,积极探索,用智慧和心血创造了诸多现代茶业发展的新经验、新模式。

在我国众多茗品中,铁观音以芬芳扑鼻,茶汤醇爽甘鲜、回甘带蜜味的独特品质为许多人所喜爱。不可否认,能产出这样的好茶,首先得益于安溪独特的地理位置。安溪地处福建东南部,居山而近海。安溪多山,峰峦绵延,茶林相间,水汽氤氲,温度适宜。加之特有的酸性红土壤,非常适合铁观音茶树生长,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安溪可谓占尽天时地利。“没有好生态,就没有好茶叶。”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海水说,为了让安溪铁观音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这几年,安溪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力抓两个“退”:一是退茶还林,压缩茶园种植面积。二是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业,坚决退出。这两个“退”为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为安溪新一轮发展留下了环境容量。

在抓好这两个“退”的同时,安溪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推广生态茶园种植模式,每年建设4万亩生态茶园,在茶园种树、修排水沟、建蓄水池,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保持茶园原生态。同时,在生态茶园内建设养殖场、沼气池,并套种果树。这种立体种植茶园的方法既变废为宝又美化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清水岩山下的蓬莱镇鹤前村的2500亩生态茶园,一览新鲜铁观音。记者看到茶园中间种树木,林间有茶、茶间有林,黄花菜、果树相伴而生。鹤前村干部刘贵田介绍,鹤前村坚持“生态为本,绿色富民”的发展观念,大力推进坡地茶园水土流失治理,实施立体推进、全面覆盖的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推行“树+草+肥+水+路”和无公害清洁化生产的“5+1” 技术模式,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达到茶园生态环境优化,茶叶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据了解,目前安溪县共有这样的生态茶园近30万亩。

安溪始终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产业生命线,各职能部门以最严谨的管理体系,与茶企、茶农形成合力,严防严控,着力造就最安全、最健康的安溪铁观音。这几年,安溪积极探索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全程保障体系,为安溪铁观音筑起牢固的“防火墙”。

安溪全面建立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从茶农到茶商、从产地到销区,对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构建全程质量安全防护网。通过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来保障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卫生。特别报道组一行在安溪县供销社了解到,2011年,由福建省农科院与安溪县政府联合研发的“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启动实施,从而建立“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对安溪铁观音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消费者喝的每一杯铁观音都是安全健康的。安溪县供销社副主任詹良德告诉记者,这可是全国首个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对进入安溪的每一瓶农药,实行编码管理,流向随时可以追踪。詹良德在现场进行了演示,他在电脑上录入一张农户农资购买卡条形码,茶农师傅的姓名、茶园面积、茶园来自哪个村落、施用什么肥料,什么时间采摘、采摘数量以及茶叶加工制作的时间、地点、天气等情况全部在电脑上呈现出来。统一管理散户联合、统一检测农药肥料、统一发放农药肥料、统一指导施肥用药、统一记录农事活动、统一收购毛茶原料推行。安溪推行的“联作制”模式涵盖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改变了茶农传统种植理念,做到事事有记录,问题可查询。

这几年来,安溪一直把集约化经营作为推动安溪茶产业转型提升的基础工程紧抓不放,大力引导茶农与茶农之间、茶农与茶企之间携手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自2006年3月成立第一个合作社——长坑珍田茶叶合作社以来(全省第一家),安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星火燎原势态,目前已发展有1373家,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1093家,培育有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23家、市级52家、县级57家。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作小组+农户”的组织化经营形式,基本实现规模经营、质量管控的茶园达到40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2/3。除此之外,支持茶企建设连片茶叶基地、推广“联作制”、鼓励发展家庭茶叶农场。

“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把控,为大家创造了一杯好茶。但要喝好茶,一定要认准‘地理标志’。”李海水说,很多人看到安溪铁观音的品牌价值,往往将没有使用传统工艺制作种植管理不严格的茶叶贴上安溪铁观音的标签以滥充好。为了保护安溪铁观音品牌,2000年4月,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的“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2004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91号公告,批准“安溪铁观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溪县政府引导茶客认标消费的凭据主要为“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它由安溪铁观音茶叶、地球、中文、英文字母组成,意为香飘四海、誉满全球,中文为“安溪铁观音”,英文为“ANXITIKUANYIN”,标示某铁观音茶叶产品来源于安溪县境内,且该铁观音茶叶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及其他特征主要由安溪县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决定。目前,安溪全县在全面宣传贯彻《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弘扬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进一步提升茶园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初制加工标准化、精制加工标准化水平,强化《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的规范和引领功能,以标准建设引领茶产业持续发展、跃升发展。

要喝传统好茶,认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已经成为不少安溪铁观音忠实粉丝的共识,这块金字招牌也已成为筑牢安溪茶产业质量安全的保护锁,护航安溪铁观音。

寻踪故事:

中国茶都“万壶馆”天下独有

记者 王兰兰

中国铁观音之乡安溪县,有个以专事茶叶批发、研究的中国茶都,其宏大规模全国独一无二,而中国茶都还有一个“万壶馆”,也是中国独一无二,堪称天下独有。9月14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在安溪县委新闻报道组成员张晓斌、泉州晚报记者谢伟端的带领下来到中国茶都参观。

“万壶馆”是中国茶都茶文化博览馆的一部分,或说一个分馆。当中国茶都茶文化博物馆讲解员林向宁打开“万壶馆”的门时,记者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整个展馆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壶,有紫砂的、陶瓷的、黄铜的、白银的,造型各异,最小的仅有半个手掌大小,最大的直径约有50厘米。

林向宁告诉记者,“万壶馆”是2009年成立的,馆内陈列了16000多个茶壶,材质以紫砂最多。这些茶壶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其中不乏陈鸣远、顾景舟、徐汉棠等名家作品。“‘万壶馆’是由旅居印尼的安溪籍华侨唐裕先生捐赠的,2003年,他将自己珍藏的3万多把茶壶捐赠给故乡安溪,目前在茶文化博览馆里也只展示了部分藏品。”林向宁说,这些壶是唐裕先生及其父亲、祖父等几代人收藏所得。唐裕先生虽然旅居海外,但对故乡一直怀着很深的感情,将家族几代人收藏的壶捐赠给家乡,既体现了先生的爱乡情怀,同时这些壶藏于安溪,也与茶乡的文化相得益彰。

记者手记:

安溪人把茶产业做成更具活力的文化产业

记者 王兰兰

安溪在注重茶叶品质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文化涵养来提升品位,提升其附加值,由量质推动向文化驱动转变。如今,安溪人把茶产业做成更具活力的文化产业,可以说,铁观音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成为全国茶行业的典范。

安溪不遗余力弘扬铁观音文化,近年来,安溪县通过组建安溪茶文化艺术团,到全国各地巡回表演以及应邀出访到世界各地表演,出版《中国安溪茶叶宝典》《走进安溪——铁观音的王国》《话说安溪铁观音》等书籍,拍摄与茶有关的电视剧,举办茶联、茶歌、茶书画、茶摄影创作大赛,将安溪茶文化如润物细雨般播洒到世界各地。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