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2o《青春诗行》青年艺术展 · 第五辑

回复 星标
更多

2o2o《青春诗行》青年艺术展 · 第五辑

2632718

《青春诗行》青年艺术展

《青春诗行》青年艺术展

《青春诗行》青年艺术展

《青春诗行》青年艺术展

本期作者

2632718

王中举

2632718

王宇峰

2632718

史晓杰

2632718

任师佳

2632718

李春阳

2632718

何秋娟

2632718

张亚通

2632718

张海龙

2632718

周春燕

2632718

姚砚泽

2632718

席新志

2632718

潘蕾

2632718

参展艺术家名单(排名按照姓氏笔划)

往期

于帆|王一成|王一帆|王汐月|王思文

王润添|朱瑾|李建鹏|李亮|杨玉振

吴慎峰|张彦鹏|张维娜|周欣|孟韵

赵楠楠|贾继东|徐铭亮|高涵|盖晓喆

熊金华|丁永升|王一婷|王明月|王娟娟

权振龙|李思学|李振|李峰|张墨

王盼盼|王德仲|刘海洋|李翔|杨中伟

何吉庆|张纯|陈行晔|郑宏祥|赵云龙

崔冉|谭秋菊

本期

王中举|王宇峰|史晓杰|任师佳|李春阳

何秋娟|张亚通|张海龙|周春燕|姚砚泽

席新志|潘蕾

2632718

作品排序(按姓氏笔划)

王中举:

石膏人像是标准化模具生产,打开石膏里面是偶然的不控制的形状,它依附与母形,又模糊、独立的存在。颇具神秘性和趣味性。当取得这个空间形状后会发现,美丽的维纳斯里面也许是个狰狞的面孔、也许是个模糊的维纳斯幻像,总之是个新的空间形象的产生,具双面性和抽象性,如同人的另一面。

美术生熟悉的中世纪之前的雕塑。作者试图还原内核式的观看角度。体积,量感,负形等等佐证了我们惯性观看的经验:一个熟悉的形象不断出现—越熟悉的物体我们往往越愿意忘掉细节。

2632718

《破立》内部的形状系列 玻璃钢 2018年

王中举 浙江师范大学

2632718

王宇峰:《迹化的记忆》

我尝试绘画审美指向的最大改变是由相对纵深的绘画空间向平面空间转换。限制或舍弃色彩的表现作用,其绘画的视觉形态多以素描的方式和态度延展开来。努力勘探和寻找介质材料与“痕迹”之间内在的张力和视觉表现性价值。通过书写、刮擦、拓印、反复涂改和遮掩等手段以及随意选择不是绘画工具的工具创造“痕迹”和累积“痕迹”。以此来激发绘画灵感和引领绘画走向。试图通过作品与“痕迹”相互印证的同时也“迹化了时间”,叙述对历史与现实的记忆。使画面上始终弥透露着平实、沉稳和柔和的绘画气质与魅力。

2632718

《守道以约》钢板综合材料 100x80cm 2020年

王宇峰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2632718

史晓杰:

细数接触水彩已经十几年,起初觉得水彩是小品,是偶然是灵动,在慢慢的学习体会中发现材料是表现的手段,感受才是表现的重点。突破材料的限制,把想表达的呈现出来,是我一直追求的。

我喜欢纯粹的东西,也一直觉得纯粹更能直击人心,所以在大多数绘画中,我都摒弃了色彩,用厚度、用黑白表现物象。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刹那间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灾难的无情,我想让大家看到我作品的同时,能够对灾难感同身受,对黑暗有所畏惧。《过去》《领土》系列,都是灾难题材,我想要传递的是压抑、不安,也是向往和力量。

绘画是厚重的,也使轻松的。《协奏》系列中,利用简单的水墨,想要把“溶”表现出来,是西方也是东方,有构成也有心境。

2632718

《故园》纸本水彩 79x109cm

史晓杰 张家口学院

2632718

任师佳:

假如文字能充分表达一切意义,就不会有绘画与音乐。

意义的地位总是被过分强调。比起一些主题性绘画,我更关注于对日常生活的强调。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近乎枯燥的生活中觅得一些滋味,关注到事物从没被注意的反面,是我理想中的课题。我选择的某个主题,只不过因为这个主题与我某段时期的情绪相合罢了。每个人都是具体的存在,和任何人不完全相同。每一次经历,某一瞬间的美,或某一刹那的痛苦,都是独一无二的感受,而不是出于某种道德性的笼统说明。所以,每幅作品更应该是画者切身经验的强烈化表达,而非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2632718

《候》绢本中国画 165cmx85cm 2019年

任师佳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2632718

李春阳:

“工写并举,彩墨同辉” 的意境是我在工笔重彩画创作上的审美追求。工笔重彩和写意水墨虽有用笔和用色方法上的区别,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二者殊途同归。工笔重彩形式是‘工’精神在‘写’。对写意水墨画来说,用笔上也要求笔写意工,即意存恭谨,笔不妄下,用墨上也要求使墨如彩,而非狂涂乱主撇,一片混沌”。因此 “工”与“写”二者不能简单的以两分法割裂开来理解,它们是构成中国绘画语言结构所形成的互补体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泾渭难分,虽然在阐述形式上两者有明显的不同,但在情感表达与意境追求上二者确是殊途同归,即通过意象的创造以达意趣秒境。

2632718

《男儿当自强》纸本工笔重彩 210x140cm

李春阳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2632718

何秋娟:

受到老师陈中科的影响,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我喜欢在不断的寻求和发现中获得乐趣。我觉得绘画方式的演变路程好似一次漫长的生命之旅,只想尽情去听,去想,并用自己的特有的语言方式去描绘心灵历程中的感受!博贺记忆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连续好多天,从清晨四五点开始,走在繁忙的码头中感受、观察!那时的天还未亮,但是博贺渔港已经热闹非凡,黑暗展开了墨色的天鹅绒,掩盖着地平线,高处看去,码头鱼市那一盏盏温暖的灯光像无数星星正发散着亮光,闪着光辉,织成美艳的图案。

2632718

《博贺记忆.鱼市》纸本水彩 70x110cm

何秋娟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霞洞中学

2632718

张亚通:

我更加倾向于“传统的审美体验”(我指的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到马塞尔·杜尚小便池之间的这一段时期内整体的审美体验,中国是宋朝到明清这一时期内的审美体验)我个人认为架上绘画并未死去,也从未死去!只是生产力提高以后,外在感官更容易得到满足,进而很难再沉浸其中了,就好比中国传统的毛笔字、篆刻等。这些传统的表达方式一旦专研进去,是无边无际的深奥,有能够给人的身心带来安宁与自醒的作用。而人们内在抒发的需求只能借助传统的方式才更健康、更有益身心,比如传统的武术、戏剧、小说、音乐、绘画等,都能够起到内在抒发表达的作用。新兴的艺术形式我也很喜欢,因为非常刺激。但是不能一直玩,比如重金属音乐、DJ、行为艺术等,玩久了身体吃不消,内心对世界的疑惑并未因此得到解决。

另外我认为艺术感受能力与实践能力缺一不可,好的艺术品一定是二者兼备的。不能够单纯的追求理念也不能一味的迷恋技术。但是感受一定排在技术之前,技术只是工具,感受才是真正的审美体验,用完美的技术去演绎高品质的感受,这样的作品一定不会错。我认为这个感受是要借助一定的传统体验的,不能够随心所欲的任凭欲望的抒发,要有节度、有分寸、有规矩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自由的精神状态。

2632718

《舞枪弄墨》布面油画 60x80cm

张亚通 自由艺术家

2632718

张海龙:

我的作品始终在东方语境范畴。这些带有自由观念的创作在时间的催化下与景与物与人生发出疏离,时间在销蚀一些的同时也赋予事物以新价值,比如经验之外的超越日常的性质;正是在往昔记忆与文化想象的交相感应中,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画面意象 ,作出对自然、生命、世界的回应。

2632718

《间与间之间1》布面油画 75x195cm

张海龙 华侨大学、李可染画院

2632718

周春燕:

夜对于我来说,具有特殊的情感,细细想来,记忆深刻的是儿时夜晚伴着月光与小伙伴在林间嬉耍,笑声隐匿在夜色之中,欢喜之余也不忘细细感受它难掩的魅力。

浓密的树林在夜晚的渲染之下是重重的墨色,厚重果敢,似乎可以包容一切。而有微弱灯光点染的林木则有着不尽的层次,隐秘而迷人,柔声细语的诉说着,展示着自己的姿态。夜可以做到魔力般的把你瞬间吸引,只要你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便已无法忘记。而深邃的天空似更大的穹庐,把世间所有万物揽入它的怀中,看着它们闪亮,微笑。伴着和风,体味着夜带来的视觉听觉的美妙。

2632718

《夜·路之光》纸本水彩 40x55cm

周春燕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2632718

姚砚泽:

穿过现实世界的缝隙,塑造一个虚幻的梦境,试图寻找瞬间的永恒,留住片刻的意义。在永不停歇的时间长河里,人生一直处于游戏之中,众多的玩伴与不同的游戏方式,在自然的无形空间中,建构着形形色色的生命样貌。木偶与少年这对游戏者存在着某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奇妙关系,亲密间亦有排斥。人类的交往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自我意识的放大如临屏障,如同现代社会中的父母与孩子,随着时代的更迭,在心理认知和观念意识的差异中陷入了仿徨不定的困惑,亲近中隐藏着对抗的力量。这根被赋予了“爱”的线承载着无限的希望,彼此渴望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也许是一个可调和的矛盾问题。

2632718

《真真的游戏》(二)纸本设色 95x180cm

姚砚泽 山西画院

2632718

席新志:

在多元文明的发展中,艺术始终贯穿其中,选择以骆驼为表现题材是在坚持立足本土文化和丝路精神的同时又不断积极革新的新尝试。《行者无疆》、《骆驼》系列创作将骆驼以几何化造型、简练概括的轮廓线和平涂的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法。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加以简化、夸张或变形处理,表现手法较多地强调轮廓线、结构,而减弱明暗光影,图形表达中带有秩序感的释放。因为装饰性造型的重要基础,是以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所以画面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从形式的美感的要求出发,并以主观安排使得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平面几何元素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与骆驼毛发的笔触加以结合,将绘画的基本元素结合几何排列,建立起独特的新造型语言。用类似具象概念的几何造型来表达脑海里构思的观念内容,强调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在表现装饰性造型趣味的同时,也包含了我对自然万物的理解,想以更为有趣的视角来观察骆驼,以期给观者留下更多联想的空间。追求画面耐人寻味、简洁、生动有趣且有所超越的审美理想。

2632718

《行者无疆8》布面油画 160x120cm

席新志 山西画院

2632718

潘蕾:

“思想在现实与幻想、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往来,形体既是某种观念的符号,又是童稚天真的想象,但又是来自于自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感受”。1908年产生于法国的立体主义对绘画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影响着我的绘画和雕塑创作。我的作品大部分是通过对人物或者物体表面的真实印象进行分析,对人物与其所处场景的空间结构进行拆解与重建,把复杂的动态向基本形靠拢。舒展的身躯每一处转折顺应着自然的角度,坚实有力的形体用来塑造雕塑整体的结构、体积感与重量感,树木及其丛林的风景既存在于三维的现实空间中,却又以二维的形态漂浮在孩童的脚下,呈现出仿佛如梦幻般却又真实的观看感受。

2632718

《追梦之途》雕塑 20x80x90cm

潘蕾 周口师范学院

2632718

总策划

文集

理论指导

尚辉|张晓凌

学术支持

宫立龙|张新权|魏小杰|李书春|甘庭俭

组织委员

宋鸿筠|李英伟|徐春丽|于波|韩晶|陈凌广|李峰

编辑|李芊千

资料|王明月徐铭亮

指导|杨   超

2632718

2o2o《青春诗行》青年艺术展

待续......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