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镇化四大金刚: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大湘西

回复 星标
更多
湖南城镇化四大金刚: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大湘西
.
.
.
.
.
.

382901

在《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描绘了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引领,以三大区域性城市组团为依托、东部集聚带和西部山水文化带差异化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推进的城镇化新格局。这样的四足鼎立规划,形成的次区域城市中心,避免了中心城市群辐射半径有限的弊端,更加有助于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

1、建设长株潭国家级城市群

以世界眼光谋划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放在构建全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首要位置,加快建设成为人口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服务功能强、基础设施发达的城市群,进入国家级城市群行列。

1.1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扩容提质»

扩大中心城市空间容量,支持湘江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加快推进长沙临空高铁经济区、株洲东部新城和云龙新城、湘潭雨湖新城和九华新城等建设。

支持长沙、株洲、湘潭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逐步将周边市县调整为市辖区。促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周边城镇延伸,提高周边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

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吸引高端要素向长株潭城市群集聚,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推进株洲、湘潭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1.2提升长株潭城市群高端服务功能»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完善要素市场体系,着力强化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务管理、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功能,构筑全省及长江中游地区经济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中枢,建设全国重要创新创意基地。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密集的科技研发智力资源,鼓励产学研对接融合,提升对全省经济的科技引领和支撑能力。

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区域总部和专业机构,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吸引企业总部集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建设商务管理运营中心。以长沙为中心,建设全省重要的信息生成发布处理应用中心和影视文化产品制作交易中心。

1.3构建发达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空港、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建设,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服务全省、畅达国内外的长株潭组合型综合交通枢纽。满足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要求,加快三市城际轨道交通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城市群快速交通网。

推动长株潭三市公交一体化发展。完善电网建设,提升电网承接各类型电源接入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率先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构建有效覆盖和安全运行的电网系统。实施智慧城市群工程,加快宽带网络演进升级,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及应用平台建设。

加强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等建设,形成对城市群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

1.4培育环长株潭城市群»

按照核心引领、轴向辐射、极点联动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带动周边5市,全面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力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坚持一体规划、突出“两型”、统筹协调、适度超前,全面推进环长株潭地区交通、能源、水利、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对接,建成功能完善、互通互联、科学合理、运营高效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基础设施体系。

发挥长株潭产业、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服务优势,积极推动与周边5市的战略合作,以产业对接、合作、转移为重点,构筑跨区域产业链,打造各具特色、梯次布局、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以共建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为重点,消除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构筑一体化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2、引导形成两大城镇化特色发展带

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差异发展、分类指导的要求,构筑东部集聚发展带和西部生态文化带,扎实推进空间利用高效集约、湖湘山水文化特色彰显的新型城镇化。

2.1提升东部集聚发展带»

依托岳郴综合运输通道,发挥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 6市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的有利条件,建设城镇和人口密集、产业功能强大、现代基础设施发达的东部集聚发展带。

引导和支持沿线中心城市结合产业园区布局,科学规划新城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全省城镇化人口向东部集聚。

着力增强湘江新区产业支撑能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吸纳更多城镇人口。

发挥岳阳通江达海优势,建设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支持规划建设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圈、郴州大十字城镇群、永州冷零祁城镇带,适度扩大中心城市规模。

依托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衡阳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郴州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内陆开放口岸和“无水港”,深化与粤港澳、长三角等地对接融合,打造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支撑带。

2.2建设西部生态文化带»

依托张怀综合运输通道,以张家界、湘西、怀化 3市州及邵阳、娄底西部地区为主体,立足世界级山水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区域,构建绿色宜居、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特色发展带。

实施“外迁内聚”战略,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减轻湘西地区人口压力,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市适度集聚,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建设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特色城镇。

按照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有限开发的总体要求,保护好青山绿水,尊重自然山水脉络、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现代中成药、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等符合当地区域功能定位的特色产业,提高就业容纳能力。

3、发展三大区域性城市组团

按照区域协调、战略协同、产业协作的总体要求,立足板块特色和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推动洞庭湖、湘南、大湘西城市组团发展。

3.1借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洞庭湖城市组团»

洞庭湖城市组团,包括岳阳、常德、益阳等3市。以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洞庭湖沿岸港口和支线航道建设,畅通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联系,构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抓住长三角产业转移契机,强化产业协作和配套能力,建设长江中游地区重要产业基地。

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将岳阳、常德、益阳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依托洞庭湖山水独特风光,利用滨水资源优势,营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湘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建设现代滨水城市,加快形成滨湖型城市组团。

3.2依托向南开放发展湘南城市组团»

湘南城市组团,包括衡阳、郴州、永州等3市。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机遇,构筑基础设施衔接、产业配套互补的分工协作体系,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湘粤(港澳)合作开发试验区为重点,建设面向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把湘南城市组团建成湖南向南开放高地。

用足用好保税区政策优势,加快衡阳、郴州陆路综合口岸和湛江港永州无水港建设,推广内陆无水港发展模式,支持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带动省内其他城市通过铁海联运,尽快实现与沿海口岸之间“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

依托山地丘陵地形条件,充分利用岭、林、田、湖、泉等自然地理要素,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彰显城市组团的特色。

3.3彰显山水文化特色发展大湘西城市组团»

大湘西城市组团,包括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等5市。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为契机,以城市做美、功能做优为方向,充分利用已有发展基础,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城市,合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旅游繁荣、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旅游城市组团。

支持怀化、娄底、邵阳发挥交通优势,建设成为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支持吉首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商贸集散中心和生态旅游城市,推进张家界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建成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加快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城市协同发展的城市组团。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