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龙过江闯西洋:功夫之王李小龙的故事

回复 星标
更多

猛龙过江闯西洋:功夫之王李小龙的故事

397790

文/朱建华

李小龙(1940-1973),中文本名李振藩,英文名Bruce Lee,是中国近现代以来闯荡西洋,文武合一,学贯中西,极富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一位伟大的中国武术家、国际现代搏击教父级领袖人物和国际功夫文化文化现象级传播大师。

作为名震全球的现代中华武道——截拳道的创始人,国际级武影双星,世纪级“英雄与偶像”,李小龙的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尚无来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他曾绝无仅有的以一己之力掀起全球“功夫热”,推动中国武术、中国功夫电影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他曾绝无仅有地以一己之力在武术和功夫电影两个领域推动全球化的革故鼎新,深远且永久地影响和改变了武术世界和功夫电影世界,重塑了全球现代武术发展新生态。

1 出生于西洋 成长于香港

李海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著名粤剧“四大名丑”之一。1940年11月27日,李海泉携妻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巡回演出,以为支持国内抗战筹集经费期间,他的第二个儿子李小龙,于中国龙年龙时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三藩市)东华医院。根据美国法律,李小龙一出生即获得了美国国籍,而据当年中国国籍法和港澳相关国籍管理法律条例,中国血统的李小龙一出生亦自动成为中国公民,拥有中国国籍。

1941年2月,3个月大的婴儿李小龙出现在由关文清编剧,伍锦霞导演的粤剧片《金门女》中,完成了他的银幕首秀,从此与电影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41年5月,李小龙随父母返回香港,直到他18岁成人,李小龙在香港接受了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熏陶,完成了一个文化中国人的最基本的教育塑造。在此期间,出生于演艺之家的李小龙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客串或以配角、主角形式参加了一系列的香港电影拍摄,成为一位香港知名的影视童星。

五十年代拥挤的香港,社会环境复杂纷乱,为了打架取胜和防身自卫的需要,李小龙十三岁开始接触、学习中国传统武术,并因此找到了他一生的挚爱和人生动力源泉。在经过四五年迹近武痴一般的传武专业训练,以及大量的街头打架,天台传武拳手之间的比武讲手之后,李小龙迅速成长为一位主修咏春,兼融蔡李佛、螳螂拳、北派腿功等绝技,实战能力超卓的中国青年传统武术家。

1958年,对李小龙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年份,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3月,李小龙击败三连冠的白人冠军盖里·艾尔姆斯,夺得全港校际拳击冠军,同年,与其弟李振辉搭档,获得全港恰恰舞公开赛青年组冠军。还是在这一年,李小龙接受了一个白鹤派传武拳手的挑战,天台比武(因当时比武在香港属非法,因此拳手比武多约在楼顶天台进行)。据美国著名李小龙研究者约翰·力特《武士之心》一书记载,在天台上,当李小龙脱下外套准备迎战时,对手突然偷袭了他,由此成功的激怒了李小龙。比武结果,李小龙不仅踢落了对手的一颗牙齿,还将对手打到昏迷。事情终于闹大,警察找上门来,让李小龙父母对这个学业极糟糕又常惹是生非的孩子的前途大感担忧,他们终于下决心要将李小龙送到他的出生地留学 ,期望李小龙离开香港的人文环境后,能够浪子回头,在异域有所改变,甚至闯出一番名堂。

1959年4月,怀揣母亲所给的100美元生活费,告别家人和亲朋好友,李小龙在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远洋客轮,只身一人,猛龙过江,勇闯西洋,开始了他融合中西,改良传武,引领现代武道革命,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武道,为中国文化,为中国人争取国际荣光的人生奋斗与辉煌之旅。

397790

2 永远的中国人

1959年5月, 18天的漫长航程之后,功夫小子李小龙抵达三藩市。不久,前往西雅图进入爱迪生职业技术学校补习高中课程,为考大学做学业准备。

那年那月,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还十分严重,很多在美亚洲人都恨自己不能是白人,但李小龙却以自己身为中国人,练的是中国功夫而自豪。“我是中国人”,每当遇到西方人询问“你是哪国人”时,李小龙都会如此充满自信地告诉对方。

在爱迪生高中,为推广中国功夫文化,李小龙经常在校内外表演中国武术,坚持宣称当年流行美国的空手道、柔道等日本武道均源自中国武术,而两者相比,中国武术更加刚柔相济,流畅若水。一天,李小龙的这番宣讲激怒了现场的一位日本裔柔道+空手道黑带职业选手Yoichi Nakachi,他公开向李小龙提出了挑战。1960年11月,西雅图青年会手球场,在挑战者狠狠踢出一记前踢之后,他就彻底失去了攻击机会,李小龙用一连串机关枪似的快速连环直冲,将他追打到后退瘫软,再飞起一脚,用时仅11秒就将这个日裔挑战者踢至晕厥。

1961年3月,在香港学校中经历过留级、开除的“坏小孩”李小龙,在所有了解他的亲友们的一片惊讶声中,成功地考取华盛顿大学,最初主修戏剧专业,大三时,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武道思想,提升个人武学境界和人生智慧,李小龙专门选修了心理学和哲学课程,这两个课程后来成为李小龙一生围绕武学开展的两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主题,也成为李小龙实现思想解放,武学突破,大破大立地推动传统武术现代变革的重要的精神泉源。

1964年.大学毕业前夕,李小龙同时迎来了他武术和电影事业的重要的人生契机,而此时李小龙早已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397790

这一年8月,23岁的李小龙应邀在美国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表演中国武术,出手非凡,技惊全场。长堤演武结束后,李小龙获现场一位来自好莱坞的专业人士杰伊·赛布林的推荐,1965年通过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试镜,进入美国好莱坞影视圈,陆续获得演出机会,包括一些幕后武术指导的工作。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推动李小龙未来奇迹般的以影弘武的专业机遇就这样偶然而又必然地出现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年好莱坞能给李小龙的华人或亚洲人的影视角色,无不充满西方人的种族歧视或文化偏见。“在美国影视剧中,中国人都留着长辫子,像猥琐的猴子一样跳来跳去,被美国主角催着快快快,眼睛还要被弄成咪咪斜眼。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对的。”1971年,当李小龙回港出演电影《唐山大兄》一炮而红之后,李小龙这样对前来采访他的法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直抒胸臆。而此前在接受美国《君子》杂志的采访时,李小龙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当(好莱坞)需要华人角色时,他总是会被贴上歧视性的标签,你知道吗?...我的答复是:‘让这些都见鬼去吧!’”

李小龙当然知道好莱坞的演出机会是世界上无数人的梦想,但每次遇到类似机会宝贵的演出邀约,李小龙也绝不会为半斗米折腰,这是他作为一位中国人的原则和底线。他曾坚定地对曾给予他试镜机会的好莱坞制片人威廉·多兹尔说:“如果你让我在剧中留着辫子卑躬屈膝的为洋人服务,那就算了吧…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将自己贱卖,我不会接受一些侮辱我自己,我的民族或武术的工作”。

虽然,李小龙的好莱坞影视生涯充满坎坷,但公正的说,那些帮助李小龙取得未来成功的电影方面的专业能力,诸如专业的编剧、演出、武术指导、电影拍摄,甚至于导演的综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经验储备,大都得益于他在这个世界最顶流的电影宝地的大量实际演出、观摩、训练和学习。当然,也正是好莱坞的这段经历,让李小龙更加坚定了要通过电影面向世界正确传播中国武术、中国文化,以此打破种族偏见,搭建沟通东西方彼此理解的文化桥梁,重塑中国人积极正面形象的宏大志向。

397790

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李小龙在他的真功夫电影中体现出来的高度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和他闯荡西洋时的现实生活表现是高度契合,一脉相承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李小龙本就是一位铁骨铮铮,以实力说话反对种族歧视,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是“将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勇往直前,绝不低头的真英雄。可以说,李小龙在他的电影经典《精武门》中饰演的“陈真”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权的英雄气概,正是李小龙现实生活中强烈的爱国心、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其中真性情,真风骨的真流露。与其说李小龙是在扮演“陈真”,不如说是在真实地表达他自己,“陈真”在电影中发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时代呐喊,其实正是李小龙当年在西洋——无论是在武术界,还是在好莱坞,以各种各样的类似语言所曾表达,并努力以行动去证明过的。正因为如此,李小龙最终才能凭借真功夫的大师修为,26岁就在美国武坛成就为截拳道一代宗师,1970年代初仅仅通过四部半真功夫电影,以至情至性的人类共通的人性化自我表达,和对中国文化淋漓尽致地人格化展现,就掀起世界性的功夫热潮,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高度认同和深深地共鸣。

1970年代,在自述文章《我与截拳道》中,李小龙写到:“事实上,我是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是毫无疑问的。至少,我留在美国那么多年,我是这样看自己。而在西方人眼中,我当然是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少不了我必须具备有中国人的基本条件。所谓的条件,我指的是关于文化的、感情的,以及在具体行动的表现上。

397790

我作为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是一个意外,或许这是先父有意的安排…但是,先父并不让我在美国接受美式教育,在我三个月大的时候,他送我回到了香港…这在我一生中,可以说是很重要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中国文化,我非常喜欢,我强烈的意识到我是其中的一份子。在那时我当然不了解,也不知道环境对于一个人人格和个性的完成,会有那么巨大的影响。然而,‘我是中国人’的这一概念正是在那时候萌芽的。”

2020年11月,李小龙美国洛杉矶时期亲传入室弟子秦彼得师傅应笔者邀请,为《武术世界》杂志纪念李小龙诞辰八十周年专刊题词并撰写纪念文章,他在文中也回忆到:

“小龙的人生目标,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天晚上,截拳道训练课后,我们坐下来聊天。他说:‘彼得,尽管我们住在美国,都娶了一个美国妻子,但在内心深处,我们永远是中国人’。”

397790

3 国际现代搏击的教父级人物

1962年,李小龙在西雅图一间地下室创立了他的首个振藩国术馆。从那时起到1971年李小龙回到香港以影弘武止,回望李小龙在美国十余年的职业武术生涯,事实上经历了一个由迷信中国传武,到解放思想,打破传统局限,中西兼容,追求无门派、无限制自我发展,由传统经验化训练和实践到现代科学化训练和实践,以及从武技体系到武学境界由术至道(从振藩国术到振藩拳道,再到截拳道)的具有革命性意义地不断自我进化的发展过程。

1964年的长堤震撼演武,让李小龙——一个此前默默无闻,只是在地下室武馆教学的功夫小子,得以一跃跻身于堪称“世界武术大熔炉”的美国武坛主流圈,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武术在美代表人物,从而能够站在美国武坛的峰顶,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为优秀的东西方武术家、搏击家们广泛切磋、交流和交叉学习。在这个世界武术大熔炉里,在与东西方武术家们的不断碰撞中,始终立足于实战致用和自我表达的人类武术发展根本,李小龙大破大立大成的现代武道真功夫革命之路由此开启。

1967年,借助美国著名《黑带》杂志专访,李小龙正式宣布创立圆融中西武术精华,具有无门派、无限制、全接触对抗、全能科学格斗和跨领域交叉训练等鲜明的哲学化、科学化特征的现代实战中国武道——截拳道(JEET KUNE DO)。截拳道的创立,在中国和美国武术史上,包括在现代世界武术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被一些武术史家看成是传武主导时代逐渐落幕,现代真功夫时代走向前台的具有划时代象征意义的重要事件之一,李小龙因此成就为一代截拳道宗师。

1967年-1969年,李小龙在自家后院,通过截拳道现代搏击的系统训练,将当年全美顶级的传统半接触式世界空手道冠军乔·刘易斯改造成为现代全接触搏击者。1970年,乔颠覆传统赛制,将李小龙截拳道踢拳对抗模式搬上擂台,在北美首次推出全接触职业踢拳赛事,引起轰动,被誉为“美式踢拳之父”,而乔则尊称其师李小龙为“全接触格斗之父”。随后,借助李小龙1970年代初掀起的“世界武术热”,美国全接触空手道/踢拳组织开始在全球大力推广现代职业踢拳赛事,俗称“自由搏击”的现代踢拳赛事遂逐渐风靡世界。1993年,美国终极格斗赛的兴起,造就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MMA(综合格斗)赛事组织UFC的传奇。以UFC为代表的风行全球的MMA运动,正在实质意义上践行李小龙无限制,无门派、跨领域交叉训练,全能(远踢近打贴身封打擒摔)科学格斗的武学理论,李小龙若水哲学(Be Water),亦已实质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