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小龙看功夫与人生究竟如何整合?

回复 星标
更多

«
从李小龙看功夫与人生究竟如何整合?
»

问:功夫与人生究竟如何整合?看李小龙,功夫就是他的人生,他将功夫、电影与人生志向合在一起。但看李连杰,前十年在习武,后二十多年醉心于电影,近年来投身于公益,对他来说,功夫是功夫,人生是人生,功夫与人生似乎不易整合,其道理何在?

一代宗师

钟老师: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无论中外,大家都称他为大师,为什么?因为他把自己的功夫、电影和人生合在一块,并且用「道」来解释。李连杰「前十年在习武,后二十多年醉心于电影,近年来投身于公益」,为何是分段开来,而不是像李小龙一样整合在一起?其实和个人体会及资质有关,李连杰的基本资质不错,可是在道的体会方面比不上李小龙。因而一个李小龙比整个少林更闻名,李小龙的「功夫」比少林的「武术」更早为西方及世界先接纳,看看央视何以制作轰动世界的「李小龙传」,而不是少林某大师传,便知道其中因由!

化而见道

李小龙自创的一套功夫叫做「截拳道」,意思是,对方的拳打过来,我以攻为守拦截它,这是最简单的讲法。为什么用「道」这个字?因为他认为里面最重要的精神是「合乎道」。道指阴阳,合乎道就是合乎阴阳运转的道理。「截」是拦住,再化解;在拦住和化解的过程中,闪而击之,化而打之,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同时在做阴阳运转。

反动为道

功夫的阴阳运转过程中,牵涉到许多心理上、生理上的一些基本的动静反应,这全都和道有关连。因此李小龙说,当我们心里愈想要去做某个动作,往往愈做不出来,因为意图显露,对手早就等在那儿让你出不了手。他还说,功夫应该合乎老子所讲:「反者动之道」,合乎反的原则,反就是动之道。也就是说,功夫不是从正道去运转,而是反其道而行。当人进入阴阳相合时,拳脚便能够和天地一样,对所有变化都能调节。

空心见道

李小龙强调,尽量把动作练好,练好之后,面对对手时,就不要去理会动作如何,一理会就完了!。因为高手和高手过招,速度差就那么一点点,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取胜,就不单纯是速度和力度的问题,而是需要有方法。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其实就是「道」,而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技术或招术。因此李小龙再三强调,要把自己释放开来,把心空掉;心空了,人才能动,心塞住了,人也就动弹不得。

无心见性

所以李小龙讲,当我们的身心能够达到高度整合的状态时,就有办法让自己的生命达到高度圆融,这时身心和天地一样自动运转,在这种状态下,不用想,拳脚就会自动出去。因此当敌对双方实力接近时,拳脚能自动出去的就占优势,不想的人比想的人多了几成打赢的机会。所以在那一刹那下,心里多一点运作,拳脚就少一点运作的空间。明白这个道理,让自己的心态进入一种「无」的状态、「空」的状态,动作就有办法高度穿透。

尽性致命

功夫不是一种意志的游戏,而是一种心灵的游戏,是一种更高水平的东西,和天地完全整合在一起,因此它里面的运作是附阴抱阳,是一种太极的运转。功夫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是尽性,另一是致命;尽性是回到本位,让我们的自性不断的彰显,让身体的能量发挥到极限,不往外求;致命是让心光展现,才有办法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功夫会和尽性致命扯在一块?因为没有尽性致命,就没办法达到「定静安虑得」。尽性致命是儒家一直以来很重要的一个修练法门,道家也一直在讲尽性致命,因为这两派学说都是从《易经》演变出来的。

内外双修

无论儒家或道家的修练法门,都和练气、功夫完全结合在一起,没有练气和功夫,就做不到内外双修。尽性是内修,致命是外练,让身心达到最高的调整。尽性时,慢慢让生命的潜质愈来愈强大。当我们有办法致命,让自己的生命不断的磨练,愈来愈踏实,愈来愈深刻时,超越的能力就会愈大。这和庄子所讲「北冥的鲲」和「扶摇搏击的大鹏」,其道理是一样的。鲲就是尽性的部分,大鹏就是致命的部分,两个力量在运转时,生命达到极大的飞扬,人就游走于阴阳之间,就有办法体会太极阴阳的基本道理。

桥流水静

因而李小龙认为截拳之道在于无法为法的「标月指」,习者要空杯后才能一步一脚印的把「小念头」如一指禅般的返还根本,才能解脱功夫先前的执着,进入桥流水不流的「寻桥」之境,所以能够脱离连消带打的下乘之境,直入「标指」跳脱以力击力,而入空而击之,化而入之,和借桥搭路,使力空劲的自由自在之境。换而言之,咏春可视作为小架太极和罗汉拳的结合,展现的是无和空有相生道之境。所以咏春、截拳,从李小龙的角度来看都是情境和修为界的呈现,而不是一种技术的表现。

功夫合道

所以为什么李小龙讲的东西和道有这么大的关系,他愈走进去,发现功夫和道结合愈深,慢慢的从《青蜂侠》开始,到《龙争虎斗》等一系列的功夫电影中,他把自己体会的「道」从电影里讲出来,再加上演讲、写书等,他都在讲这些东西。因为他有这些理论底子,以及他表现出来的功夫模式,以致于当代武艺界,甚至到现在,东西方都无人能超越他。要超越李小龙太难了!很难有人有办法在武术界里把道的东西讲出来,多半只是讲原理,谈方法或招术。

君子比德

道在哪里?道在功夫里,从功夫里一点一滴看,就能看出功夫里面的道是多么博大精深。为什么太史公司马迁会在《史记》里写《刺客列传》?还有,楚项羽没有变成帝王,可是司马迁认为他的资格不只是帝王,甚至超过帝王,所以将项羽列在《帝王本记》中。因为他认为这些人都比得上圣人,所以给他们立传。刺客本身其实是侠客,这些文武兼修的侠客们其所作所为是舍生取义,舍己从人,所以司马迁认为:「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从司马迁的角度来看,武就是道。

禅安道定

武既是道,也是禅,都是一样的东西。古人以六艺立武,以六经证道,所以立人之极,成就文武合一的法天地之完人。因武与道合,文以武修,气以尽性,武以致命,才造就了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气武文化。所以少林主武禅合一为佛,武当认武道合成太极,中国历朝开国君王少有不文武合一,才有开天辟地的魄力势头。但是文武合一若未到练神还虚,和还虚入道之境,则谈不上大师之境。自明戚继光之后,少林寺以寺名而未闻僧以名,问题与李连杰以习武及武打明星闻名一样,都没有参武以为道、化气见心之灵、心气相通灵体为用、日用以作灵明相和的真正大师境地和格局。因为一般修练之人都将器道分别,实不知器道本一,犹如天人未分的境界一样。体会到心气一如,天人本合,才有办法以武为禅,入器见道。透过练武,我们有机会进入孔子所讲「定静安虑得」的神气相合生命阶段,就有更大的能力去面对所有的问题和各种事情,仍得悠然自在之境!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