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回复 星标
更多
语言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

研究表明,讲话早的婴儿,他们无论在求知欲方面和学习能力方面都超过讲话晚的婴儿,这种优势将保持到6岁左右,以后随着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教育的原因),婴儿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才开始摆脱由于讲话早晚造成的影响。

●_●

(1)语言开始使婴儿产生概括能力语言使婴儿逐渐理解概括性的东西。

并能够凭借词对外界刺激物进行不同等级的抽象概括,从而使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例如,2岁半左右的婴儿知道了“兔子”一词,不论婴儿见到白色的兔子还是黑色的兔子,甚至兔子的模型和画片,婴儿都能认识“兔子”。这就表明,“兔子”一词概括了各种“兔子”(包括真、假),而婴儿也就能认识这些“兔子”。通过运用词汇婴儿学会了概括,从而使思维发展到了较高的一级,为向更高一级发展做好了准备。

(2)语言开始对婴儿的行为起调节作用

自语言被婴儿掌握和使用后,婴儿可以通过语言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同时,也可以按他人的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语言对人的调节作用使人的行为成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例如,在婴儿不会讲话之前,婴儿想干的事情,他不能用语言表达,常用哭闹、叫喊的动作表示,而一旦会讲话了,婴儿就能让他人按他们的意思去为他们做事。同理,在婴儿不会讲话前,成人要影响婴儿的行为,也只能用具体的行为。例如,不让婴儿吃手指就必须在婴儿把手指放到嘴里时把手指拿出来,而一旦婴儿会讲话了,成人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告诉婴儿不要把手指放入嘴中,而婴儿也能较自觉地做到。

(3)语言开始成为婴儿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最重要工具

由于语言能力的获得,婴儿开始摆脱利用感觉和形象来判断和思考。

例如,要知道一个杯子是不是会摔碎,婴儿不会讲话只能用手去摸一摸,发现是玻璃的便知道会摔碎,是塑料的就知道不会摔碎。而在学习语言后,婴儿只要问一下别人不必用手亲自去摸就能够知道。这时的婴儿已开始进入间接学习期,即不必每件事都亲自做过才能理解或学会,而从他人的语言中就可以学习、获得某种知识。

(4)语言开始成为婴儿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

婴儿对语言的掌握,完全改变了婴儿的生活内容和思维形式:婴儿开始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希望。

在没有掌握语言之前,婴儿只能利用手势、表情、哭喊以及身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愿望,但是由于这些形式并不能准确地表达婴儿的各种思想和内容,因此限制了婴儿整个精神世界的发展。

例如,婴儿饿了会哭叫,身体难受也会哭叫,成人很难区别出婴儿哭叫的意义。婴儿掌握了语言就可以准确而及时地表达出他们的思想、愿望和要求,他们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思想,并学会通过语言去感受事物。

(5)语言的产生发展了婴儿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

婴儿语言的掌握不但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而且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极大刺激了婴儿求知欲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刚会讲话不久的婴儿,总爱问:“为什么?”这个时期仿佛成了“提问的年代”,人的一生中如此强烈的求知欲的时代仅此一段。

语言的掌握在发展婴儿求知欲的同时,也使婴儿运用语言学习种种知识和技能成为可能。通过语言的媒介,婴儿的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发展,婴儿开始不自觉地自我发展各种学习能力(有人也认为这是人的一种遗传特性)。

研究表明,讲话早的婴儿,他们无论在求知欲方面和学习能力方面都超过讲话晚的婴儿,这种优势将保持到6岁左右,以后随着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教育的原因),婴儿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才开始摆脱由于讲话早晚造成的影响。

(6)语言的产生影响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发展

非智力心理品质主要指人的性格、气质、情感、道德观念等心理品质。婴儿期人类的非智力心理品质也如同智力因素一样,开始飞速发展。婴儿语言发展的水平对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婴儿通过语言认识、学习他人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同时成人还可以利用语言矫正婴儿不良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如果婴儿的语言不发达,一些优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就很难发展起来。

研究表明,城市婴儿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比农村婴儿在许多方面优秀(如自信心、独立性、竞争性、果断性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城市婴儿语言能力比农村儿童发达,他们可以通过语言学习成人优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并得到成人对不良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及时矫正。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