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病人别被自己“吓死”

回复 星标
更多
恶性肿瘤病人别被自己“吓死”
»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我们身心健康的“第一魔鬼”,发病率与死亡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在普通人看来,恶性肿瘤和死亡中间是画等号的,多数患者都难以承受心理压力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不利于治疗和预后。

据统计,我国病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80%以上不是死于肿瘤治疗期,而是在结束常规治疗以后的康复期。所以,至少有1/3恶性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恶性肿瘤患者自杀的原因按主次可分四个:第一,经济负担重不愿拖垮家庭;第二,疗效欠佳,痛苦不堪,一死求解脱;第三,心理脆弱,认为癌症是绝症,不如早点死算了;第四,缺乏家庭温暖,厌生求死。

在欧美发达国家,肿瘤患者的身边不仅仅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还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对肿瘤患者的精神卫生方面的症状加以施治。目前在我国,只有不到5%的肿瘤患者能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虽然有一部分医师已经认识到心理治疗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但还有超过50%的医师关注的只是患者的躯体症状和肿瘤大小、性质,并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患者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对患者的心理关注。因此,恶性肿瘤的心理支持是我国面临的紧迫课题。面对癌症,我们要乐观坦然,并坚信癌症已经不是绝症,已经有大量实例证明了癌症是可以战胜的。

不良情绪是肿瘤细胞的活化剂»

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了恶性肿瘤以后,难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无法相信,到处求证,继之悲观绝望、焦虑、害怕以及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病情演变。在不良情绪状态下,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作用,可促使肿瘤细胞转移,导致患者提前死亡。这种情况在临床比较常见,患者本来精神状态很好,在得知患有恶性肿瘤后,病情急转直下。

其实,不良的精神因素对于恶性肿瘤病情发展的活化剂,催化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美国的弗农·赖利博士通过动物实验所证实:用声光刺激动物,使之产生紧张、焦虑,结果动物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大大减弱,导致潜伏在胸内的恶性肿瘤活跃起来。相关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使肿瘤发生、发展或抑制。研究证实,神经系统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对免疫器官产生支配作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使这种支配作用增强,从而使抗体增多;而病后精神颓废的人,可使血液中的Tc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减轻肿瘤病人的心理压力本身就是治疗,甚至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治疗。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