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库贝里克指挥

回复 星标
更多

《视频》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库贝里克指挥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斯美塔那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

  「我的祖国」全曲共分「巍峨的城堡」、「穆尔岛河」、「萨尔卡」、「波西米亚的森林与草原」、「塔波尔」、「布拉尼克山」六段,故事取材波西米亚传说事物,每曲可独立欣赏。 

  第一曲「巍峨的城堡」缓板、降E大调、3/4拍。巍峨的城堡指的就是维谢格拉德(Vysehrad),是位于布拉格之南、穆尔岛河东岸的一座雄伟城堡。此城是传说中黎布瑟的皇宫所在,也是十世纪时波西米亚国王加冕之处。史麦塔纳以此主题缅怀国家旧日的荣光,作曲家巧妙的用两把竖琴表现出金碧辉煌的昨日缅怀。中段变成激烈的快板,4/4拍,同时借用贝多芬「命运」音形,充满着对往日金戈铁马、武士的斗剑比试的追想。最后再转回缓板,回到现实这座已经经过无数战争摧残的巍峨的城邑。此曲中所用的动机,在其它五曲中占有重要的关连性。 

  第二曲「穆尔岛河」急促的快板、e小调、6/8拍。毫无疑问此曲是六首中最知名的一段,经常被单独录音或演奏,全曲共分八个段落,从穆尔岛河上游开始描绘到下游。穆尔岛河是波西米亚最重要的河,起源自苏马瓦山脉,流经波西米亚平原。它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温而急促(小提琴、长笛)、一条冷而平静(竖笛)(第一段e小调),相汇之后穿过森林,看到猎人狩猎(法国号)(第二段C大调)、农民婚礼(第三段G大调,以中板的农村舞表现),之后进入夜晚。水的精灵被月光诱出来跳舞(第四段降A大调,长笛与双簧管),回到旭日东升穆尔岛河主题(第五段e小调,以小提琴与双簧管再现第一主题),之后河水流入湍急的圣约翰急流(第六段E大调,用弦乐群的激动来表达水势湍急),流入布拉格水流较缓、河面变宽(第七段E大调,第一主题再次出现),流过巍峨的城堡维谢格拉德,可以听到第一曲主题(第八段E大调,而且木管奏出第一曲城堡的主题)。 

 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像这样细腻的描写一条河流,它让捷克人引以为傲的穆尔岛河更富灵性。不过有趣的是此曲的重要主题并非捷克民谣而是瑞典民谣,当年他在哥廷堡听到学生所唱而运用在此。

  第三曲「萨尔卡」不太激动的热情快板、a小调、2/2拍。这是古老的波西米亚传说,女英雄萨尔卡因为被爱人抛弃,因此组织娘子军专门对抗男人政权(木管与小提琴激烈的主题)。当萨尔卡听到Citrad的军队将来伐时,遂命部下将自己绑在树上(竖笛委婉的表现),用计将Citrad的部队诱进山谷。Citrad(低音管与大提琴)看到萨尔卡的美色,就将她从树上解下来并掳回营。结果萨尔卡将迷药放在庆功(用铜管吹奏充满民俗味的舞曲)的Citrad部队的酒中,将其全部迷倒,同时引进自己的娘子军对其大加屠杀(弦乐的颤音、法国号的信号)。 

 在性格上「萨尔卡」与「巍峨的城邑」是一组的,都是缅怀昔日波西米亚的荣光,不过「巍峨的城邑」乐曲形式较有章法,而这曲「萨尔卡」反倒像是什锦式的曲式,统一感较弱。音乐的进行,主要就是跟着古老的传说起伏。古老的传说、杀戮的场面,同时考验乐团如何处理这样血腥的张力。

  第四曲「波西米亚的森林与草原」中板、g小调、2/4拍。歌颂波西米亚风光,有草原、阳光、微风、丰收几个段落。写作此曲时耳聋的史麦塔纳创作力达到顶峰,他以复音音乐的手法加上描绘大自然的心情,将夏日站在波西米亚草原,闻着花香、吹着凉风的感觉具体描写出来。此曲与「穆尔岛河」成为性格上相称的一组,都以写景为主题。

  第五曲「塔波尔」缓板、d小调、2/2拍。此曲牵涉捷克历史,十五世纪一位Jan Huss引进英国宗教改革的的观念,也因此激发了捷克人的民族意识。Huss后来因为反对天主教主张而被捕且受到火刑。Huss死后,信仰他教义的人就组成胡斯党,以塔波尔成为据点,与信天主教的德国国王打了一场民族战争。那场民族战争所流传的赞美诗「上帝的战士」,就成为歌剧黎布瑟以及此曲的主题。

  第六曲「布拉尼克山」中庸的快板、d小调、3/2拍。可以说是塔波尔的续篇,当时战争失利之后,部队退入布拉尼克山谷中养精蓄锐,伺机再行出发。「上帝的战士」主题又在一次被引用,最后胡斯党员奋力作战,最后获得胜利,乐曲也在此达到高潮。 

经过史麦塔纳用心的描绘,您可以透过此曲用耳朵游览穆尔岛河景致,同时了解捷克的传奇、历史。同时六首曲子两两一组,「穆尔岛河」、「波西米亚的森林与草原」写景,「巍峨的城邑」、「萨尔卡」回顾过去的传奇,「塔波尔」、「布拉尼克山」则是血淋淋的独立战争历史。 




2014-11-06 17:45:34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