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有哪些副作用

回复 星标
更多
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有哪些副作用»
●_●

穴位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待达到所要求的贴敷时间后除去药物即可。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患者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疼痛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皮肤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法很多,其中穴位贴敷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穴位皮肤组织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发挥治疗作用。经皮肤穴位吸收的药物不经过消化道且极少通过肝脏,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能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然而,你是否知道穴位贴敷给过敏性哮喘患者会带来困扰呢?以下介绍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副作用:

(1)疼痛

穴位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待达到所要求的贴敷时间后除去药物即可。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患者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疼痛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皮肤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婴幼儿、青壮年妇女多反映疼痛较剧,老年患者则多能忍受。烧灼性剧痛,敷药后几分钟即可产生,除去药物后人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2)水泡

在贴敷药物处出现水泡十分常见,主要因药物刺激或胶布过敏所致。临床上场专门采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斑蝥、毛莨、旱莲草、大蒜等贴敷穴位,使贴敷局部皮肤充血、发热及表皮下渗液形成水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又称天灸疗法或发泡疗法,是穴位贴敷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药物对皮肤刺激,使局部发赤、发泡,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这种刺激首先作用于皮肤的神经感受器上,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激发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防治疾病的作用。

水泡的大小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儿童及青壮年女性水泡常较大,青壮年男性及老年人水泡常较小。对小水泡可表面涂以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以消毒三棱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出水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外用消毒敷料覆盖。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水泡处皮肤完好。发泡相当于二度烧伤,面积过大会出现类似烧伤的反应,因此发泡面积不能过大。如需防止局部起泡或发泡过大,可先在穴位处擦油类(如石蜡油或植物油)少许,或适当缩短贴敷时间。

(3)过敏

过敏也是穴位贴敷过程中常见现象之一。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色赤、丘疹或水泡,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烂。主要因药物或胶布刺激皮肤所致。轻度过敏者,可适当缩短每次贴敷治疗时间,及延长两次治疗的间歇时间。夏季天热出汗多,尤其应当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纱布、绷带固定。

严重的过敏较少见。刘氏报道一例因穴位贴敷导致严重的药物接触性皮炎。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细辛、大戟、甘遂),结果在胸背及双下肢14个穴位贴敷处出现奇痒,继之肿胀、起水泡、溃烂、渗出等,疼痛持续近10天,经涂2%龙胆紫等对症处理后可暂时好转,但反复发作不愈。曾经外科换药,口服抗过敏药及静滴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5个月无效。后采用针刺治疗30余次而愈。此种情况可能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因此,对初次贴敷患者应仔细询问是否有过敏病史或家族过敏史。

(4)感染

感染的出现率较低。据冯氏报道,观察伏天使用天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50例,仅1例因患者两乳房内侧几乎连在一起,膻中穴不能暴露,水泡破溃汗水积浸引发感染。感染的出现率较低可能与许多贴敷药物本身有显著抗病染作用有关。

为防止病染发生,所选用药物须除去杂质,穴位严格消毒。夏季贴敷时间应相对缩短。贴敷后局部如有丘疹、水泡者,须保护好贴敷面,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感染发生,须对症处理。

总之,过敏性哮喘患者在使用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哮喘时,应定期换部位,避免引起以上不良反应。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