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通过亚投行理解“一带一路”

回复 星标
更多

西方通过亚投行理解“一带一路”

作者:李向阳

作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重要金融机构,亚投行的发展方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自中国政府提出组建亚投行的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沿途的发展中国家对此表现出极高热情,但是美国却冷眼旁观,提出一系列质疑和担忧,如亚投行的股权结构、环境标准以及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冲击等。

尽管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参加亚投行的意愿受到美国的阻挠,但本月以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为标志,德法意等国随之宣布申请加入,以至于对亚投行一直怀有敌意的日本也表现出立场松动迹象,从而改变了之前亚投行成员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格局。

亚投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目标,这是吸引“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的根本原因。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在2010年至2020年间,仅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高达8万亿美元,远超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能力。更重要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速普遍放慢,而基础设施投资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驱动。参与并分享亚洲经济快速增长的收益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共同愿望,亚投行及其所依托的“一带一路”为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对欧洲国家而言,参与亚投行的组建,并力图成为其创始国还有另一考虑——影响亚投行的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亚投行,欧洲国家与美国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欧洲人选择了合作,而美国人则选择了对抗。从逻辑上来说,欧洲人的选择更为明智,既能消除自身对亚投行的疑虑,又能获得亚投行所能带来的收益。且不论西方国家对亚投行的疑虑是否成立,与美国人的对抗策略相比,欧洲人的合作策略更符合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潮流。

加入亚投行,正好让西方国家有机会了解,“一带一路”不同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任何机制化安排,如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共同体等,也有别于美国现在所极力推动的TPP、TTIP。它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样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区域合作安排。尽管这不同于西方国家所创造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但它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多元性。“一带一路”的开放与包容理念决定了它不仅不会挑战或取代现行的国际秩序,而且能够做到与现行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相互补充。

亚投行可以说是“一带一路”的预告片。我们不能期望在它真正取得成效之前让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认可,尤其不能期望让那些戴着意识形态变色镜的成员短期内消除成见。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成员通过对亚投行的态度,开始向“一带一路”投下信任票。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