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年局长接受广东五大媒体联合采访

回复 星标
更多

陈俊年局长接受广东五大媒体联合采访

2004/8/12

本网讯 根据省直机关工委“三树立、五落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从思想、工作、作风、方法和创新上抓落实)主题教育活动办公室的安排,8月6日,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网等省内五大媒体的记者联合采访了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年同志。陈局长就我省新闻出版行业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促进广东出版产业改革和发展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省新闻出版局将采取什么措施,争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政府机关呢?

陈局长: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我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将努力推动“三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突出“三加强”(加强学习、加强团结、加强服务),严格“四律”(执行国家法律、遵守宣传纪律、探索和掌握出版规律、严格自律)。一方面,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章立制,加强社会监管;另一方面,进一步转变职能,健全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完善新闻出版管理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特别要以办好电子政务为突破口,构筑电子政务新平台,创新新闻出版行政审批和政务公开的新形式,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抓好窗口服务和政务信息网站建设,全面加快我省新闻出版依法行政和行风建设的进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方便基层,服务大众,努力争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

记者: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衡量,如何正确认识我省新闻出版业面临的形势?

陈局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新闻出版总署、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省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已基本形成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门类齐全,编辑、印刷、发行、科研教育和贸易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我省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563家,全省七大文化集团中有六个属于书报刊集团,在省一级居前列;有印刷企业约15000家,印刷工业总产值近500亿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有音像制作单位和复制企业148家,生产能力占全国一半以上;有各类书报刊发行单位和零售网点17000个,新华书店年销售额近42亿元,居全国前列。我省版权保护从新闻出版领域扩大到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广播影视、科学技术、工艺美术、信息产业等众多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省新闻出版局原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省出版集团2003年销售收入25.15亿元,利润总额1.99亿元,资产总额31.76亿元,净资产20.63亿元。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出版业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版业远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出版业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说来,至少存在五个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三是现行的文化体制和出版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四是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五是与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记者: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我省新闻出版行业应当如何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改革和发展的机遇?

陈局长: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出版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紧紧抓住五大机遇: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二,深化出版改革将为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第三,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和出版交流得到加强。第四,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成为广东出版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第五,区域性合作机制的形成为广东出版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广东新闻出版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陈局长:出版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相比,既存在许多共性,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加快广东新闻出版产业发展,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第一,依法行政和服务产业的关系。第二,省局和地市局的关系。省局要对地市局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地市局则要多向省局请示、汇报和沟通。两者关系的核心要求是上下一条心,同心促发展。第三,省局和省出版集团的关系。其实就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概括来讲就是分家不分心,齐心促发展。第四,争创文化品牌和建设出版强省的关系。各出版单位要注重出版选题的系列延伸和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和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优秀出版物,培育畅销书和长销书,大力打造名牌产品。同时要精心维护好业已经形成的品牌优良的名社名报名刊和品牌出版物,注意经营和管理好品牌,不断延伸品牌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品牌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第五,领导政绩与两个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第六,多出精品和多出人才的关系。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第七,试点改革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深化新闻出版改革,既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又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记者: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加快我省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

陈局长:一是坚持精品双效,把握正确导向。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为指导,努力将我省的综合资源优势转化为出版优势,着力经营四大题材:一是深入挖掘广东对中国近现代进程富有影响的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二是认真总结和宣传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民坚持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取得的改革开放新成就、新经验以及新观念、新生活;三是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和华侨众多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引进和推介当今世界科学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积极传播人类文明新成果;四是积极配合CEPA的实施,加大对“泛珠三角”经济圈为出版题材的研发力度,推动“泛珠三角”地区的出版文化交流与协作,为广东出版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11月下旬,我们将举办“泛珠三角出版论坛”,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地区出版业的合作与发展,共创泛珠三角地区出版业的未来。

二是推进出版改革,加快集团发展。按照中央和省委建设文化大省的有关要求,促进出版和发行两大集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产业发展,认真抓好试点工作,确保正确导向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出版产业发展,重点是推进两大集团的体制改革、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我局始终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负起责任,在大力发展出版产业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推动的积极作用。

三是修订基建规划,新筑发展平台。根据省政府对广东出版城工程提出“要与时俱进,重新制定规划”的要求,以“科学论证,整体规划,政府主管,集团主建,分期施工”为原则,重点抓好 “广东文化传媒产品交易配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使之成为集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电子读物和软件等现代文化传媒产品为一体的发布展示和交易配送中心;二是按现代化、智能化、多功能、出效益的主题楼宇的标准要求,规划筹建广东出版大厦,力争今年12月提交筹建方案和设计方案。

四是拓宽出版空间,营造书香社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出版对外贸易和版权贸易,鼓励支持省内出版单位与港澳台乃至国外出版企业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继续做大做强“今日广东出版”这个品牌活动,推动广东出版物走向世界。加快印刷业向多色、高速、数码化和个性化印刷发展,推进印刷工业园区的建设。继续引进实力强、技术新、品牌好的跨国公司落户广东,大力开展面向国际市场的来料加工业务,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真正成为国际性印刷中心。要以发行集团为中心,建设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实施连锁经营,构建辐射全省乃至华南地区的发行网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南中国的出版物集散中心。积极鼓励出版单位将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编辑、制作、出版、发行和销售等环节,推动书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电脑化,出版物销售电子化,出版物的印制自动化,出版管理网络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加大对电子出版物出版的投入,把电子、网络出版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发挥多种媒体互动发展的综合效应。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召开广东民营发行工作会议,引导和规范非国有经济加快进入发行领域。做好全国书市的参展组织工作,举办主题为“建设文化大省,营造书香社会”的第三届南国书香节系列活动。

五是加大管理力度,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十届21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的精神,在做好委托审批事项的配套性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争取解决在地级以上市和有条件的县设置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理顺“扫黄打非办”管理体制,力争将其设在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出版物市场管理行政执法队伍,从根本上解决我省新闻出版管理机构“高位截瘫”的问题,并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新闻出版管理体系。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坚决打击侵权盗版,严厉查处买卖书号等违法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出版物市场,创造健康繁荣、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环境。要坚决落实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府)进度,进一步完善局政务办事处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改革和完善我省出版各行业性协会的管理体制和自律机制。发挥协会在保护产业、支持企业、维护行业利益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纽带”作用。同时,加强领导班子和出版队伍的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出版、印刷、发行职业资格培训,加快广东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我省新闻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信息网)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