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体医融合健康促进的经验及启示

回复 星标
更多

日本体医融合健康促进的经验及启示

本文发表于2021年7月19日《中国人口报》

□ 王世强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国民整体健康状况稳步提升。然而,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等问题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一节中提出“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体医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方面,日本与我国同处亚洲东部,其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较早地制定并实施了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战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日本人均预期寿命位居世界第一。笔者在总结日本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日本的主要经验,并据此提出我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的发展建议。

日本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福利型”。“福利型”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是指政府依托社区综合俱乐部,依托健康运动指导员,为居民提供定点医疗、健康咨询、运动参与等多样化服务的健康服务模式,具有公益性、志愿性和便捷性等特点。“福利型”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是日本最早发起的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也是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模式,其主要操作方式是由社区综合俱乐部的全科医生开具运动处方,居民在健康运动指导员的指导下在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提升健康的效果。在费用支付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人员费用也统一由财政支付或是由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因而居民可以免费享受服务,不需要支付费用。

(二)“整合医疗型”。“整合医疗型”是指政府将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运动康复等在内的各种医疗健康服务进行整合,为患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服务。早在1985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就针对当时较为突出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根据地理、人口、交通等因素建立了三级医疗圈,并将体医融合嵌入各级医疗圈。在费用支付方面,如果患者在一级医疗圈进行初诊,70%以上的费用可以由医保报销;而如果患者在二级或三级医疗圈就诊,则报销的比例将减少。

(三)“商业型”。“商业型”是指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开展的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服务,具体形式包括私营康复医院、疗养中心、养老院和健康中心等。商业型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起源于21世纪初,最初只是日本经济产业省为配合“21世纪日本国民健康促进运动”的实施,而大力兴建集医疗、健身于一体的健康中心。其后,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健身需求,许多商业公司开始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体医融合健康促进领域,涌现一大批老年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服务品牌。在费用支付方面,患者需要支付较前两种类型更高的费用。

整体来看,“福利型”更为便捷,但专业性不强,更侧重于增强体质和疾病预防;“整合医疗型”可以提供“医养体”一体化服务,各级医疗服务间也具有良好的连贯性,但更强调康复和治已病;“商业型”可以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但医疗费用较高,只适合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体。

日本实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的主要经验

(一)构建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体系。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的推进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建立了完善的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推进机制。一是各主体分工明确,多元协同。二是强调政策的连续性。日本政府在确立了国民体质健康促进这一政策目标后,围绕体医融合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在单项政策生命周期结束后马上有新的政策予以衔接。三是政策制定非常注重循证实践。

(二)形成了深入人心的体医融合健康理念。日本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医融合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一是教师任职资格具有专业性和严谨性。日本政府对健康教育教师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相关人员必须修完规定学分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二是体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三是体医融合健康教育课时安排具有渐进性和科学性。经过几代人的培养,体医融合的健康理念在日本国民心中生根发芽。

(三)打造了“一贯制”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与保障体系。一是体育、医疗两大高等教育系统同时发力,共同承担起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任务。二是完善健康运动指导员进修制度。日本制定实施的卫生保健教师资格证制度、养护教谕资格证制度和健康运动指导员进修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体医融合人才供给局面,为基层体医融合健康指导和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培育了完善的体医融合健康产业。日本政府大力推动体医融合产业化,充分利用社会组织以及社会资本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弥补政府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上单一供给的不足。一是打造“地域综合照护体系”,以市町村地方政府为运营主体,调动多种社会资源,满足老年人多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引入市场主体,丰富体医融合产品供给。日本在全国主要地区形成了以体医融合为主的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网络。三是医疗保险公司注重强化预防保健与健康指导在控制医疗支出中的作用。

日本推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对我国的启示

(一)明确政府职责,引导多元主体协同推进。我国体育与医疗要实现深度融合,首先要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的主体责任,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多元协同推进体系。其次,要尽快建立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再次,要建立部门协同的监督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监督审查程序,确定规范的奖惩措施。最后,应该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和拓宽多元投融资渠道等方式,保障经费投入。

(二)依托基础教育,大力普及体医融合的健康理念。要逐步打破体医深度融合在思想层面的障碍,为体医深度融合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一是推动基础健康教育改革,加大体医融合健康理念的灌输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科学健身理念及技能的普及工作,弘扬科学健身文化。三是在医疗体系中贯彻“运动是良医”思想,将体育作为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有针对性地融入医院不同科室,系统地促进患者参与疾病治疗。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学科跨专业服务团队。目前,我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推进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对此,一方面需要体育类和医学类高校同时发力,以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的方式,积极统筹协调体育与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科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后培训力度,发挥他们对群众参与科学健身的推荐、咨询和指导作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运动医生”队伍。

(四)培育体医融合消费市场,打造多样化的健康促进项目。我国在体医融合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可操作的体医融合项目。在建设初期,可以在全国的大型城市以专业体育院校为依托,建立专业体育医院或是专门的运动康复机构。而从长远来看,政府要通过定点扶持、税收减免、政府购买服务等不同形式,提升营利性组织参与体医融合的能力和效率,积极关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企业孵化、成长,实现营利性组织的资源优化配置。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8YJC890041)和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20YBZ006)的资助。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体质健康和运动健身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本文编辑:陈远 hageners@126.com

《中国人口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人口报社主办,理论/交流版每周一、三、四、五刊出,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赐稿,分享研究成果。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卫生健康研究”“人口发展观察”“老龄健康论坛”了解近期选题方向及文章体例。

中国人口报社理论部 电话:010-62224753;邮箱:2483748948@qq.com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