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涉老”骗局 须补健康教育课

回复 星标
更多
破“涉老”骗局 须补健康教育课
»

来源:深圳侨报,文:杨玉龙,文末有原文链接,社区分享仅为传递更多健康资讯,若不愿被分享请告知,社区将及时删除。

参与健康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才会有更多人学习健康知识,也就使公众拥有了识别真假专家、真假药品、真假讲座的能力。

尽管类似“健康讲座”“免费活动”“专家义诊”的骗局被媒体多次报道,仍有老人不断上当,养老钱、看病钱被忽悠走,换回一堆所谓的保健药品、器械。由于骗子流动性大,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多头管理,打击乏力,老人维权异常艰难。(3月21日《华商报》)

纵观这些骗局,往往脱离不了这几点:

一是自称“响应国家号召”,宣称“公益”活动,给老人免费讲课、免费体检或是发东西;

二是印上“专供”等字样,显得高端、神秘;

三是对待老人就像亲爸亲妈一样,句句都说到老人的心坎里;

四是赠品,让老人觉得有买有送占了便宜。老人被骗得心甘情愿,甚至不惜与家人闹翻,究其原因,一方面骗子号准了老年人的脉,摸准了老人的心理;其次,子女精神赡养的缺失,加之销售人员善于打心理牌,经过洗脑后,老人与骗子站到了一条战线上;再者,相关部门监管缺失,使得类似骗局屡禁不绝。

骗子屡屡得手,也折射出老年人医疗保健知识的缺失。当下,老人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除了广播、电视,就是以营销为目的的“专家”讲座、“健康”讲座。除此之外,正规的、针对老年人健康知识的教育则是少之又少。因此,破解这类骗局,还须补好健康教育这一课。

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就指出,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将着力推进六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培育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把健康的“金钥匙”交给群众,放到我们全体人民自己手里。无疑,这就需要健康教育的大力普及。

当然,卓有成效地开展健康教育还需坚持“政府主导,协会搭台,多方参与,媒体放大”的原则。只有参与健康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才会有更多的人学习健康知识,也就使公众拥有了识别真假专家、真假药品、真假讲座的能力。因此,健康教育不仅是最有效的健康疫苗,也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消费维权武器。(作者系网络评论员)

2016-03-22 20:58:22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