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快速鉴别"垃圾食品"

回复 星标
更多
“五招”快速鉴别"垃圾食品"
.
.
.
.
.
.

来源:新华健康,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春节将至, 又到了抓紧置办年货的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小吃,大多数人都会疑惑究竟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健康的,怎样选购才能避开这些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新华网教您“五招”快速鉴别。

第一招:热量高的要少选»

国家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比如一袋“花生酱三明治饼干”,包装袋上注明,一份(一小袋内约有四块夹心饼干)的热量是156大卡,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吃的大半碗白米饭的热量。如果饭前吃会影响正常饮食,如果饭后吃,就可能造成一天内摄入的热量过多。

除了看“热量”外,还应留意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如果这两项的比例较高,也提示这个食品的热量很高。它们不仅会导致身体肥胖,还是高血糖、高血脂等很多疾病的“元凶”。因此,日常饮食中,出于健康的考虑,应当尽量选择低糖低脂食品。

第二招:含反式脂肪酸的需谨慎»

饼干中的植物油多使用棕榈油,棕榈油本身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无益。而反式脂肪酸的来源主要出自棕榈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更大,而油炸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是由高温产生的。

最好的方法是看成分,如果含有“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植物黄油”等字样,那么,这种产品含反式脂肪酸的概率要高很多。反式脂肪酸含量比较多的食品有咖啡伴侣、奶精、蛋糕、饼干、煎炸食品、膨化类的精加工食品、油炸食品,如快餐店的炸薯条和爆米花等。

第三招:烹调方式要留意»

无论食物的原材料如何健康,如果烹调方式不好,如烧烤、煎炸等,也不建议经常食用。比如说薯片,有的薯片包装上会标明自己的薯片原材料“土豆”的产地如何环境优美,种植过程如何无公害,可是薯片仍是臭名昭著的“垃圾食品”,这是因为它是经过高温油炸过的。

淀粉类食物经过高温油炸后会含有一定的致癌物丙烯酰胺。之前的一项研究表明,薯片越脆越薄,丙烯酰胺含量越高。而这点在食品工业上也得到了证明,即油炸食品越薄,含丙烯酰胺就越多,对人体危害也越大。

第四招:含钠高的不要选»

很多膨化食品中,可能隐藏着不少的盐。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每天钠的适宜摄入量为2200毫克,约为6克食盐。市面上一些切片面包的含钠量多在200毫克/100克以上,还有蛋糕也是藏盐大户,每100克的含钠量可高达510毫克,已经达到英国每100克食品含500毫克钠以上的高盐标准。饼干同样不能忽视,有的饼干每100克含钠高达670毫克,这意味着吃掉一包饼干(100克),盐摄入量大约已经满足一天需要量的1/3。

此外,蜜饯果脯、方便面、榨菜、腊肠等食品都是钠含量较高的食品,应尽量少食用。

第五招:注意配料表上的”添加剂“»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5毛钱一包的辣条竟然有12种添加剂。国内一家青少年儿童环保教育机构曾在北京、上海、西安等9个城市,39所学校,对近两万名儿童进行了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1/10的儿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剂零食3次以上。

因此选购零食时要留意“成分”一栏,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的食品。虽然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添加的添加剂对健康是没有威胁的,但如果同时吃多种零食,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叠加使用,虽然每一种添加剂都没有超标,但这些添加剂集中在一起,就可能给健康带来威胁。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