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陕西”把能做的事做到百分之百

回复 星标
更多
“健康陕西”把能做的事做到百分之百
»

1642686

来源:华商报,记者:张小刚

从卫生、计生事业整合,到“大卫生格局”;从陕西医疗卫生的短板问题,到医卫体制改革深化;从关照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到启动“健康陕西”行动。

1月25日,在省卫计委会议室,省卫计委主任戴征社面对华商报记者谈了许多,他说在对待人的健康和生命上,不能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运算,即使一个在报告材料里只占千万分之一的生命,对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作为人民生命健康管理和保护部门,卫计委对有手段的、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

卫生、计生整合:实现了对人生命的全过程保护

华商报:2013年底卫生厅与计生委整合成立新的省卫计委,你也从此前的卫生厅厅长调整担任省卫计委主任,两年过去了,怎样评价这次整合?

戴征社:卫生和计生整合是大趋势。对计生来说,过去主要是控制人口数量、生育健康等,卫生过去主要管医疗卫生。整合后,既实现了计生工作的转型,又实现了卫生对人生命的全过程保护。

开始合的时候,许多人还有思想阻力,但机构合的还是很快,在全国省级机构整合上也是最好的。当时班子定了三句话:机构整合、人心融合、事业结合。超编20多个编制、19个处级干部,两年时间也都消化了。

整合后我们提了四句话: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健康水平、增进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这也是省卫计委当前最主要的职责。应该说整合后,为下一步全省卫生和计生工作的战略目标起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省级补短板:建全省结核病医院、精神卫生医院

华商报:有一个印象,西安儿童医院无论啥时间去,看到的都是等着看病的人排长队,好像医院建设特别是儿童、妇幼医院资源还不够?

戴征社: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说明我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满足不了老百姓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省上在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建设上仍有短板。所以在十三五,要建全省结核病中心医院,下一步还准备建两个精神卫生医院。

除了省级补短板。十三五期间还要严控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重点加强专科医院建设和紧缺科室建设。支持省级医院创建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规划建设西北医疗科研中心。市一级将以建中心为重点,重点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西安市建成中西部医疗保健中心。

其他设区市建成以市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为龙头,辐射全市城乡的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提升疾病防控和疑难危重症病人救治能力。县级以提能力为重点。主要是专科建设,加强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到2020年,县级医院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乡镇社区医院:硬件建设还可以 主要是缺人

华商报:乡镇、社区等基层医院一直在说缺好医生,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来解决?

戴征社:现在基层的硬件建设还可以,主要是缺人。西安交大医学院过去一年招本科生六七百,现在精英教育,招的人少了,大多是七八年本硕连读,出来后都到北京上海大城市去了,十年几乎给市级以下医院没有培养人。还有一个是缺全科医生。世界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都是一半对一半,英国60%,而陕西目前只有8200多人,占全部医生的十分之一不到。

十三五期间,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西北医科大学创建,加强陕西中医药大学建设,调整完善在陕高等医学院校医药卫生专业设置,扩大紧缺专业人才招生规模。在医院管理上,将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院长年薪原则上为医院职工年平均收入的3-5倍,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由财政资金发放。另外,扩大卫生计生事业单位自主权,自主确定绩效工资总额和分配办法,自主招聘急需专业人才。

“健康陕西”:要逐步建立大卫生格局

华商报:24日娄勤俭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健康陕西”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戴征社:“健康陕西”是从健康中国提出来的。有4个含义:一是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保障水平;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老百姓的健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影响健康有4大因素,其中遗传占15%,环境占17%,治疗占8%,60%在于人的健康习惯的养成和防病意识的提高。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卫生、计生的一个重点。

三是逐步建立大卫生格局,调动全民、全社会资源来解决大健康的问题。影响健康的问题不仅有老百姓自身的问题,还有卫生系统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等。

四是与奔小康结合,就是要解决政府的保障机制问题。给老百姓提供均衡的公共医疗服务,需要政府拿钱支撑。政府的支撑体系有这几件事:第一就是财政投入,世界卫生组织对卫生投入基本的要求是政府投入不低于30%,个人投入不高于30%,另外就是社会投入,陕西力争在“十三五”达到这个要求;第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既要靠教育体系的培养,还要社会继续培训;第三是科技创新,十三五期间陕西要做两件事情,从二代基因谱突破,解决肿瘤病人的发病和死亡问题,再一个是从基因谱解决出生缺陷问题,从源头解决健康问题;第四个是法律法规的保障。

重大传染病预防:一个个县过 防疫覆盖率超99%

华商报:你说到“大卫生格局”,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戴征社:“大卫生格局”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卫生、计生整合打通,要做好对人生命的全过程的保护;另一个是卫生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包括政府各个部门在制定政策、工作作为上,都要考虑到老百姓的健康问题。

对卫生、计生体系来说,重点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推进急救体系标准化建设和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实施综合监督执法规范化管理。

华商报:在构建“大卫生格局”上还有哪些具体的事项要做?

戴征社:一是实施母婴健康安全行动。按照保健与临床融合发展的功能定位,省级重点加强科研和危重疑难病诊治,市级建区域妇幼保健中心,县乡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实施重点传染病防控行动。健全重大疾病防控统筹协调机制,完善重点传染病专病专策。三是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行动。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重点人群,实施有效干预。

重大传染病专防专治。过去也在做了,比如出血热,过去省财政每年给6000万元,打疫苗的人年年打,不打的人总不打,每年都要死几十个人,从去年开始调整办法,把防疫覆盖率达到99%甚至100%,一个县一个县过,现在西安市几乎没有出血热死亡病人。

在卫生重大传染病上,不能用经济学概念来计算得失,表面上计算是十万、百万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一年传染病死二三百人,对这些家庭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要专防专治,把有手段来做的事情要解决到百分之百。

十三五医改: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30%以下

华商报:陕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被誉为“中国医改的陕西样本”,十三五时期改革重点放在哪里?如何来做?

戴征社:十三五陕西的卫生计生事业可以总结为:以“健康陕西”为总揽,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是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体系,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二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较为完善的卫生制度框架。建立六大体系,即公共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支撑体系,其中的保障支撑体系是陕西自己加的。医院带有公益性,政府的支撑非常重要。

第三是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经济社会政策,积极构建大卫生格局,全面治理影响人的健康的生态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健康素养。也就是说将健康融入所有社会发展,出每个文件都要利于推进百姓的健康。

第四是坚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新计生工作方式,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华商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医改的一个重点,十三五期间在这方面有哪些改革措施?

戴征社:我们提出的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其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重点,启动第二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今年开始,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部铺开,此前宝鸡、延安已开始试点,十三五期间全省所有公立医院都要开始改革。

改革重点放在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到2020年,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降到30%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到30%以下。

第二是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到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高到65%以上,二三级医院下转人数达到30%左右。

加快推进1市10县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向全省推广改革经验。到2020年,全省以县为单位,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色鲜明的卫生事业发展新模式。

人口质量:我省人均预期寿命要达到76.7岁

华商报: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工作设定的突破点是哪些?

戴征社:我认为十三五期间陕西要力争突破三件事。

一是防、治结合的突破。十三五一定要有制度性安排来实现突破;第二个突破是中西医结合。中医有简、便、廉的特点,对人的防病意识提高作用很大,同时也减轻了老百姓看病费用;第三个是提早谋划医养结合。现在卫生、计生要主动承担医养结合的模式,中国到2025年老龄人口要接近30%,65岁以上人口要接近3亿,陕西的情况一样。人老了不仅要延长生命的长度,还要提高生命的质量,靠的就是医疗服务的支撑。

华商报:如果要用一些指标性的东西,来考量陕西十三五期间的卫生、计生事业的进步,你会给出哪些指标?

戴征社:有几个标志性的指标。一个是政府投入,这其中有两件事,一是全省人均公共卫生投入不低于80元,现在40元,十三五要再翻一番;第二城乡居民人均医保投入不低于800元,现在是500元,从今年起每年加60元,2020年达到800元。

第二个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十二五末达到75.7岁,按照5年增一岁,十三五末达到76.7岁。

第三个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目标是6‰,这几年是4‰左右,全面二孩政策以后调整到6‰。

第四个指标是人的健康素养,十三五要达到16%。陕西2014年的水平是7.8%左右,全国是9%左右,上海最高20%多。

应对两孩政策:各县建高龄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

华商报:全面两孩政策施行后,计生的工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戴征社:全面二孩政策后,要把孕产妇保护好,婴幼儿健康管理好。这就要求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服务管理。在生育政策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修订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规规章,做好政策的配套衔接。同时整合优化妇幼保健资源,做好孕产期保健服务;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和机制,加强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控,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安全生育仍然是计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十三五期间全省每个县要建一个高龄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还有要把失独家庭的养护问题解决好,全省8000多个家庭、17000多人,给他们办医护保险;二是解决养老送终问题,农村的在村养老院,城市在社区养老中心,每人丧葬费1万元,把计划生育的遗留问题解决好。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