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社区:一门被百度贴吧做砸的好生意

回复 星标
更多
«
患者社区:一门被百度贴吧做砸的好生意
»

1642567

文:健康点专栏作者,刘谦,医药作家,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

财新健康点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caixin-life

虽然被百度给玷污了一下,但患者社区仍然是一门互联网医疗的好生意!

百度早就是正经医疗界的公敌,跟民营医院玩的竞价排名骗死人不偿命的游戏也不是秘密。所以这两天爆出来的百度医疗贴吧给钱就卖也是虱子多了不痒,不过给大家砸百度添了几块砖头。百度虽然不讲医德,但商业眼光还是犀利的,这事里头藏着一个互联网+医疗的好主意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

1642567

贴吧是个非实名的兴趣社交平台,主要形态还是发帖灌水等传统论坛玩法。在上千万的贴吧中,医疗主题贴吧只有几千个,每个贴吧活跃人数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数量不多但质量高,据说40%的医疗贴吧都已经被购买,都是几十万一年的报价。为什么这种低成本的民间患者群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

患者社区就是以患者为主体的社交平台,出于同病相怜的原因,新患者非常需要老患者在知识、经验和心理上的支持;尤其是中国医患之间缺少足够的信任,患者有时相信非专业的老患者甚至超过医生。在互联网普及前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患者社区,社会缺少面向对患者的支持机构,注册合法的民间社团又非常困难,高高在上的政府机构像红十字会或慈善协会难以赢得患者的亲近。患者交流的强需求在网络论坛出现后开始爆发,一时间众多慢性病、罕见病和重病的论坛和贴吧纷纷涌现,患者像亲人一样热烈交流。

一哄而上就容易出问题,缺少规则和财力的患者社区很快开始分裂:大部分不是因为内讧而萧条,就是商业化过头失去患者信赖而退化,即使大体健康的社区也因为内容缺少深度或者无法商业化而发展缓慢。只有几个患者本人出于情怀创办的社区能靠极低成本运作而维持着,比如糖尿病的“甜蜜家园”社区,肝炎的“肝胆相照”社区等。

糖尿病社区“甜蜜家园”目前已是国内最大糖尿病患者交流社区,每天超过2万人访问。

在互联网医疗创业火爆时代,医生社区、医患社区都挤满了创业项目,项目同质化泡沫化的势头日渐明显。这时患者社区被低估的价值也开始隐现:

患者才是医疗服务链的最终端客户和最关键用户,未来的医疗模式必然是以患者为中心,并不是患者样样顺从于医院和医生的流程;

互联网可以连接患者散在的需求来反向塑造医疗体制,整合医疗资源更好服务患者似UBER通过连接乘客和司机来重塑出行;

患者之间的同理心和认同感无法被医生的作用取代,未来只会更重要;

医疗相关产业如药企有巨大的兴趣和强烈商业动机来接触患者,例如了解真实发病和治疗状况或疗效;

所以在美国patientslikeme取得社会认可和商业投资后,中国也有主打肿瘤患者的“抗癌卫士”和主打罕见病的“和你在一起”等患者社区项目开始效仿。不过跟美国患者社区成熟规范的形态不同,中国患者社区难以做到患者自发上传真实病例资料甚至数据结构化,主要内容还是治疗经验分享、情感交流和科普知识,因此短时间内无法像patientslikeme一样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既为患者查询资料和管理病情服务,又能在不扰民前提前通过数据与药企共享来实现商业化。

PatientsLikeMe一直在研发大规模数据库,储存病人生成的关于健康情况和治疗方案的数据,目前已吸引FDA等合作者

患者社区的脆弱性也决定了它的商业化之路要比医生社区之类更漫长,没有足够的情怀没有办法熬过漫长的社区培养期。过早引入药企或伪劣医疗机构会导致患者反感,除此之外能安全导流的地方非常少,即使有几十万用户的抗癌卫士也只敢在海外就医、基因检测和仿癌体检等方面做点文章。患者社区的自发性和松散性有利于引入新会员,但不利于日后约束管理;患者自发上传的内容鱼龙混杂,但社区过多引入医学人士又妨碍患者间开放交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非常看好患者社区的价值,因为它是互联网医疗产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突破用户瓶颈后会自发形成爆发式的增长。患者社区非常需要移动互联网,也很适合用纯互联网方式来运营,也不需要大量烧钱来买用户。罕见病和肿瘤的重病患者社区天生具有很强黏性,慢性病如糖尿病、肝炎也很容易维持长期的搞活跃度。而且患者社区一旦成熟,正当的商业化路径就无穷无尽,患者的长尾需求已经足够养活社区。

实话说用贴吧来做患者社区是一种过时的形态,现在的APP或微信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功能和更好的体验。百度在医疗贴吧上“穷凶极恶”的快速变现,也许就是想在贴吧没落前赶紧变现。

带着这种快速致富的心态和一切都为了变现的价值观做医疗,不管有多好的技术,都不免走上邪路。虽然被百度给玷污了一下,但患者社区仍然是一门互联网医疗的好生意!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