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朱占奎‖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回复 星标
更多

【民间艺术】朱占奎‖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326347

朱占奎,平凉市崆峒区人。生于1962年10月。从小就喜欢剪窗花,那时候连剪子都拿不了,就把大铁剪一边靠在肚子上,用手拿着另一边剪,没有纸,就用旧书报,常剪的内容无非就是鸡鸭猫狗,花鸟鱼虫等等,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面玩,他总是在家里默默地剪纸玩儿。邻家叔奶奶嫌没出息,说那不是男孩做的事儿,他夹携报复剪一个头挽缵缵儿,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手画脚的形状。有一次还把家中炕上破棉被上一朵牡丹花剪了下来,惹得人哭笑不得……这爱好从五六岁一直持续了几年,后来因为流行样板戏,到处都有红灯记,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主要人物造像,就常边看边记,用纸学剪这些人物形象。人们都很惊奇,都称说是什么天才。
上了小学,父亲就给买这些戏剧连环画,鼓励支持剪纸。1974年公社办了个展览,他剪的有关学生学习的几张剪纸被选用了,受到县文教局和文化馆的注意,开始参加一些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边学习边创作,有几张作品被选送参加了《甘肃省少年儿童画甘肃省工人画》展览。1976年被平凉县文化馆送到庆阳,参加了为期近3个月的由省文化局举办的“甘肃省剪纸艺术创作学习班”,有作品在《甘肃日报》刊登。后来经常参加平凉市,县以及周边各县区美术交流,画展。在《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发表过剪纸作品。
80年代有五幅剪纸作品被选入西北五省(区)卫生系统美术书法摄影展。
建国35周年,平凉市(县级)文化馆举办了一个“庆祝国庆朱占奎何霞剪纸展”,有9幅剪纸作品被甘肃省群众艺术馆收藏。
2005年朱占奎被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平凉市民间剪纸研究会成立,朱占奎被选为理事。
在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期间,曾与来自上海的著名海派剪纸艺术家王建中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并互赠作品。
近年来,由于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崆峒区教育局《崆峒教育》艺术欣赏曾约稿刊登专题报道。教课之余,为白水镇中小学制作展板,绘制校园文化墙,书写美术字,还在所在学校建立了“少儿快乐剪纸”辅导小组。把民俗剪纸这项非遗活动引入了课堂。
朱占奎剪纸经验丰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新独特,内容包罗万象,生活气息浓厚,手法娴熟,小型张剪纸均为随手剪出,一气呵成。深受剪纸爱好者和群众的好评。

326347

朱占奎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326347

作者:朱占奎

我今年已经58岁了,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一个农民家庭,是一名普通的爱好剪纸的民间艺人,从五岁左右开始,我看村里姐妹们剪窗花,就鬼使神差、无师自通地喜欢上了剪纸,已经有50多年剪龄了。
今天在这里,我主要和大家谈一谈剪纸创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其实咱们群里藏龙卧虎,能工巧匠很多,我这是班门弄斧,只是希望活跃交流氛围,以更热闹的形式来迎接2021年的新年的到来。
我觉得民间剪纸艺术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东西,还要不断创新,这是责任,也就是传承。很多剪纸的老师剪纸技艺娴熟、灵活,的确剪得很好,随便拿一张不论大小的纸张三折两折,上下翻飞,一边说说笑笑,一会儿就会剪出漂亮的作品。那内容真是五花八门,要啥剪啥,什么鸟云子、贯钱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花草树木、锅碗壶瓶、山水花鸟就会展现在人们眼前。但要一说创作,老是除了花花草草、小动物什么的,就一直是生命树呀、抓髻娃娃呀、燎疳人人子呀之类的,没有突破传统的内容,缺少点儿新意。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进入了21世纪,条件和上世纪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是剪那些传统的内容,既缺少新意,也给人们造成了一些审美疲劳。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多联系现实生活,采用“老瓶装新酒”的方法,剪一些表现新生活内容的、美的东西。
我也尝试着做这方面的探索。

326347

这是一枚钱币,中间是盛开的荷花,周围有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象征一个个小家庭和谐幸福。外围是朵朵红梅簇拥着金元宝,边上装饰了一圈铜钱。元宝上是“和和美美”四个字,象征着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全国人民生活富足,同奔小康!荷花谐音“和”,红梅谐音“美”,愿大家生活和和美美!
这其实是团花,团花也是很多剪纸艺术家最擅长表现的一种剪纸形式。因为它只要精心构思,只剪一个角,展开就是一副完美的图案,既神奇又漂亮,看起来也很复杂,其实剪制是很节约时间的。

326347

326347

这是我的部分原创作品,它们一幅图只表现一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很考验人的。
很多初学的人剪团花,构图时不考虑完成后的效果,内容很庞杂,看起来很花梢,但不清楚。我这里说的复杂主要是杂乱,因为它在一幅图中包含的元素太多,使人既看不清内容,也看不出主题。
举个例子,传统图案“五福捧寿”,不管怎么变化装饰,内容是不变的,只有五只蝙蝠、祥云、桃子桃叶桃花,簇拥着中间那个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圆寿字”,主题是很鲜明的。但有的人剪时又给上面加了一些其他元素,看起来很复杂,也很花,剪制起来也比较费劲,效果却不见得好,图案显得臃肿、不通透、不细腻,人家就不爱看了。
如果我们要剪出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干脆跳出这个框框,不行就要重新构思,另起个炉灶,就不信剪出来的东西不漂亮。为什么要在原来的传统图案上费那些事儿呢!团花题材很广泛,但他的形式离不了“团团圆圆”,应该在这个方面多下功夫。如果想表现新内容,必须克服堆砌的毛病,不能用的东西要果断舍弃,不要糜子、麻子都往上堆,有的连正反都分不清,颠三倒四的,尤其是人物和文字,包括政治性内容的东西出现在团花上,就得多考虑剪出来的效果,如果完成后一看,反了哪怎么行呀,这也就不是太好,也算不上成功了。
另外,对称剪纸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表现方法。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这也是我随手剪的一部分作品。
我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觉得对称剪纸是个捷径之一,也能剪出好多花样来。但是必须巧思妙想,不能只为对称而对称。如:我们把纸对折起来,剪只大公鸡伸颈瞪眼的样子,展开后就可以得以两只公鸡斗架的作品,很有趣味。我给它安个题目叫“斗智斗勇”。剪两只山羊在一根独木桥上打头,互不相让也很好,但要取个很有教育意义的题目才好,剪两只鸳鸯在荷花池中嘴对嘴、胸贴胸,多么温馨,送给喜结连理的新婚夫妇,那是多么惹人喜爱呀!
还有其他的三折、五折、六折和四方连续等形式的纹样,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就不多说了,所以我们要多向民间学习,汲取营养来充实、提高自己。
还有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想了一个主题,要剪一些场景来表现我们美好的生活,但不会安排取舍,绘画基础也不是很好,就七七八八、东拼西凑胡乱剪出来了,人物没有精气神,头大了,腿短了,脚歪了。剪个动物肢体不全,那就成"四不像"了,但偏要说这是夸张变形的处理方法,还有的“东施效颦”,剪什么“马蒂斯”式的、抽象式的等,我认为这都有点儿牵强,你把人或动物都剪成怪物或残疾的了,还要让人说个美字,太难为人了吧!
剪纸的幅面太大也很难处理。我们用剪刀剪不比刻刀刻,可以刻完一部分再刻一部分,挪着挪着慢慢做。用剪刀那是要把纸提在手中转来转去的,你弄得太大转来转去很不方便,这里挂住了,那里蹭坏了,都很不好办。再有的展览上的作品用几张纸拼起来,一幅图中包罗万象,看起来都很费劲,它除了作者现场解说,别人是看不明白的,剪那么大幅面不一定就很好,刚开始还是以中小型纸张为宜,太大了不但显得画面乱,剪起来多费事儿呐!如果剪一幅作品,画稿改来添去的很麻烦,主题又不突出,剪上好多天更不划算啦!
一些人剪了《清明上河图》,人家那是古代名画,你费劲吧唧地按图做了,就像妇女做十字绣一样,除了很费功夫不容易以外,又有多少含金量呢?
还有的人动辄就说要做保护自己的版权,谁谁谁抄袭了他、侵权了等等,那么别人剪花你剪花,别人剪鸟你剪鸟,谁抄袭了谁呀?你的《清明上河图》那不算抄袭、不算侵权吗?还要在不怎么样的作品上剪自己的名字,这多麻烦呀。我试了几次,这不伦不类的太可笑了!民间剪纸的传承就是靠着一代代人烟薰、描画才流传下来的,所以别人的东西可以借用,但可以改造得更美,不要为防人仿剪而不发自己的东西,不在交流中提高,一直在自己的心里打着小算盘,这也不太好,我不怕别人模仿我的作品。
最后,我想讲一讲关于汉字入图的剪纸。
以前,民间剪纸艺人大多不识字,就在实用时剪一些有关的东西来代替文字,他们很聪明,只取音代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恐怕就是用谐音来表现一些吉祥美好的图案的开端吧。

如:花瓶中插上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就叫“富贵平(瓶)安”。

花瓶中插上代表春夏秋冬的兰荷菊梅,就叫“四季平(瓶)安”。

剪个凤凰戏牡丹,叫“富贵吉祥”。

剪个荷花池塘中金鱼游来游去,就叫“金玉(鱼)满堂(塘)”。

剪条鲶鱼、莲花,就叫“连(莲)年(鲶)有鱼”。

剪条大红鲤鱼,就叫“红利(鲤)多多”

……也可随意组合,内容相当丰富。

传统题材的图案是渔翁挨家送鲤鱼,就叫“家家得利(鲤)”。

剪一些金瓜,大的小的,瓜蔓儿和花朵牵枝连叶,再剪上几只美丽的蝴蝶,组图就叫“瓜瓞(蝶)连绵”,象征人类生生不息。

喜鹊梅花组图,叫“喜上眉(梅)梢”。

四个柿子装在碗里,叫“万(碗)事(柿)如意”。

柿子和白菜组图,叫“事(柿)事(柿)清(青)白”。

大公鸡配牡丹,叫“宝贵大吉”。

鸡冠花、大公鸡、蝈蝈儿组图,叫“官上加官”。

公鸡站在大石头上引吭高歌,叫“室(石)上大吉",象征家庭平安吉祥。

剪三只羊或九只羊配上太阳、祥云、花草,就叫“三阳(羊)开泰”或“九阳(羊)开泰”。

梅花鹿和仙鹤、蝙蝠组图,叫“福禄寿三多”。用佛手、石榴、桃子等组图,也是同题作品。
其他如一团和气、二龙戏珠、平(瓶)升三级(戟)、四季进宝、五子夺魁、六合同春、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长寿、十全十美、百年好合等等不胜枚举,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在如果需要剪出文字,必须请识字、有文化的老先生写出来,再经过装饰加工,就成了剪纸艺术味儿很浓的汉字图样,流传下来了。
我们平凉、庆阳是一家,通称陇东地区,这里山水相连,文化习俗基本都一样,如四时八节都有剪纸香包等民俗内容的艺术形式,下面是我剪的端午民俗和题记。

326347

端午节前,平凉的民间流传着巧手妇女绌荷包的习俗,荷包各式各样,小巧玲珑,鲜艳夺目,既是佩戴品,又是馈赠品,据说戴荷包能免遭毒虫伤害,因此妇女要显示自己的巧手,做很多装了香料的荷包,分别送给老人,丈夫,邻居乡亲和小孩佩戴,,以表对他们的尊敬和良好祝愿,孩子们还要互相交换,赠送以图吉利。母亲会精心绣制“五毒”形象的蝎子,蟾蜍,蜈蚣,蜥蜴,蛇和十二属相的动物香包,五色花绳在端午这一天给孩子们戴,小辫上扎上艾叶,不仅使孩子们妆扮的美观大方,而且有香洁,避秽之功能,还利于身心健康。除了戴香包和五色花花绳,民间巧手媳妇大娘还要剪纸贴窗花,最多的就是剪一些艾虎,五毒和时令花果蔬菜,日用器物,以及祝愿人们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的龙,凤,麒麟,仙鹤,鹿,佛手,桃子,梅花喜鹊等。做五毒衣饰,鞋帽,虎枕,既装饰,又写实,活灵活现,情趣生动,为美好的生活增添色彩!香包和剪纸体现着我们民族劳动人民独有的审美情趣,是每年五月份最活跃的民间传统习俗。我的剪纸作品《端午民俗》就是反映这个题材的,葡萄架下,母亲在绌荷包,做了一个又一个,奶奶在剪纸,小朋友瞪着大眼睛好奇,惊讶,看的津津有味,调皮的男孩子争抢香包,两只小鸟也来凑热闹,祝愿大家生活幸福安康,快乐到永远!
很多人在红白喜事中都是大忙人,剪寿字、剪双喜、剪窗花儿等等,现在经过新中国的半个多世纪的洗礼,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国民的文化水平通过上世纪的扫盲,本世纪的“普九”等重大变革,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剪纸艺人都识文断字儿的。文化程度很高,在平时创作一些作品时,都会剪一些汉字,为作品增添了不少现代元素,在继承传统文化和传承、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是非常活泼的,各种纹样的装饰使作品看起来玲珑剔透、赏心悦目、千变万化、分外美丽,但有些人剪的东西太程式化,如图不够字来凑,太肤浅,缺少神韵。剪纸是镂空艺术,形神是主要的,应该在主题需要时,采用或细致生动、或简略粗犷,各种手法为我所用,以美为主,不能一开始就说自己是什么南派、北派,讲什么“个人艺术风格”。风格是由于工具的不同、手法的不同逐渐形成的,不是自己一开始就固有的。当然,由于每个人平时创作时习惯的缘故,常常会有意无意地使用某一种装饰纹样或形成一种特点,这原也不奇怪,只要作品有艺术魅力,能感染大众,自自然然、生动传神就是好作品,何必要固定什么个人艺术风格呢!
另外,剪纸艺人一般都是心里想个啥就剪个啥,如果要追求什么“个人艺术风格”,这样的随心所欲才叫“艺术风格”呢。要是每剪一个东西都照着原物画来画去,那你的作品还不能叫“剪纸艺术”,只能叫"剪画儿"了。
民间剪纸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也可不讲究透视,在不太大的纸上可以表现较多的内容,这取决于构图的巧妙性,可以尽情地夸张、装饰,一切为作品的主题服务,与绘画作品不太一样,这一点要注意。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不画,仅凭记忆来剪东西。2012年秋天,我在崆峒古镇参加平凉剪纸艺术展时,遇见了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王建中老师,王老师和我交谈了几句后,我看他剪动物,他让我也剪东西,我就剪了几张。我剪了几张人物剪纸,记得有一张喜儿扎红头绳儿的,他看完后说我大可不按戏剧中人物的衣饰处理花纹,也可随意装饰,他说那样剪既费事儿又缺少创意,要讨巧。我们谈了很多,他也看了我的一些东西,并挑了几个问我可否送给他,我很高兴,他也回赠我几帧自己的作品,他的话我一直记着,要会讨巧,虽然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真正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如果什么东西都照原样像照片儿一样剪出来,那就没什么艺术性了,须知我们搞的是民间剪纸,装饰要有自己的特点的。
所以我们每次剪作品,复制剪纸是没有必要的,让别人依样"克隆"出来的东西就失去了原创性,和书画的赝品就没有区别了,我们要努力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继承、发展、创新,如果只停留在“抓髻娃娃”、“生命树”之类的传统符号上,就是死路一条。
我创作剪纸,小型张一般不画稿,想好了就剪,然后我把自己认为有闪光点的东西默记下来,再度创作,这样直至剪出比较满意的作品。
我认为,剪纸作品应赋予文化教育意义,但不要概念化去图解,要有情有趣,使人喜闻乐见,愿各位老师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挚爱之情和美好愿望诉诸于剪刀,写形、写意、写神、写心,剪出一片新天地。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326347

我不愿剪那些主题不鲜明、内容庞杂、幅面太大的展览用品,就喜欢剪那些古朴、淳厚、洗炼概括、美丽而不琐碎的玩意儿,一如民间艺人大胆造型、一剪成形,洋溢着向上的艺术气息和时代感的东西,让人在观赏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尝试。
的剪纸内容基本上都来源于生活观察和积累,我觉得民间剪纸艺术家就应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剪一些图案的组合,那些程式化了的、绘画和照相式的翻版不是民间的,味不浓,不能动人,传统题材的继承和创新要结合起来,有自己独有的见解和风格,我一个朋友说:剪纸其实就是剪得个心情。

杂七杂八地就讲这么多,水平有限,请大家批评指正!

收藏作品、微展投稿联系微信:ykj9821。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参与。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