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会怎样改变你的生活,你知道吗?

回复 星标
更多
虚拟现实技术会怎样改变你的生活,你知道吗?
NO.1

带上V装具后,汪森置身于一片黎明之际的荒原,荒原呈暗褐色,细节看不清楚,远方地平线上有一小片白色的曙光,其余的天空则群星闪烁。一声巨响,两座发着红光的山峰砸到远方的大地上,整个荒原笼罩在红色光芒之中。

这是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个场景。刘慈欣设计的三体游戏里,主人公汪淼可以与代号为周文王、纣王、爱因斯坦的人发生交谈,担负着拯救世界的秘密使命。

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正在重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轮技术大潮中,游戏的参与者中包括一些中国公司。Lagou整理了国内蚁视、暴风、诺亦腾三家公司的故事,他们都有可能是明日的王者。基于这一技术的发展,VR正为人类创造一个看起来相当真实的世界。

蚁视科技:VR比造飞船炫酷多了

卢达烨第一次体验VR头盔,看到的是外太空星际穿越。“我感觉到失重、黑暗和寒冷,置身茫茫宇宙,穿梭在一颗又一颗星球之间,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他安静地坐在一张椅子上,偶尔会随着眼前景象的变化轻轻惊呼一声。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推广VR技术的布道者之一,从2013年底开始,卢达烨在北京陆续举行了四次虚拟现实体验沙龙。他向Lagou描述自己最难忘的一次体验——在VR世界里坐过山车。他看到自己被扣上安全带,列车启动,沿着一条20米长的轨道缓缓向上爬。一分钟之后到达最高处,他低头看到了脚下垂直下降的轨道,以及被风吹得起皱的空荡荡的裤腿。然后,瞬间直线坠落。卢达烨没能忍住,放声尖叫。

坐在一旁的覃政头也没回,他已经习惯了身边的人带上头盔之后就遁隐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来自湖北农村的覃政小时候的梦想是制造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他原本在中国航天研究院攻读航天器设计专业的博士学位,参加了几个国家级航空实验项目后,他意识到中国航天业的保守、缺乏想象力,“我几乎不可能实现探索外太空的梦想了。”覃政背着导师,开始在实验室里独自研究虚拟现实头盔。很快,当他发现自己可以在头盔里重构一个世界时,他决定放弃学位。

2014年初,覃政创立蚁视科技。一心希望研发出可以承载虚拟现实世界的所有硬件。几乎同一时间,Oculus被Facebook以总值20亿美金收购。

“想象一下,在球场边的座位上欣赏比赛,与来自全球的老师和学生坐在一间教室里学习,或者和一位医生做面对面的咨询——只要戴上家里的一款设备就可以。”马克·扎克伯格收购Oculus之后在facebook上这样写道。

这次收购引发了中国资本市场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追捧热潮,超过一百家厂商进入虚拟现实硬件生产行列,所有人都宣称,世界即将被这项技术改变。

受Facebook的影响,2015年,蚁视科技获得红杉资本1000万美金的投资。

跟Oculus头盔一样,虽然采用了不同的光学原理,蚁视科技3款已经面市的产品,都指向将人类带入一个由计算机三维建模构造出来的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就像毒品,会让人上瘾。人类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实现。”覃政对Lagou说,他最终的目标,是十年之后制作出全息眼镜,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压缩到最小。

暴风魔镜:中国VR元年

视频起家的暴风科技是另一进军VR行业的企业,为此,暴风科技专门成立了暴风魔镜公司,CEO冯鑫称“做好了烧10个亿的准备,因为VR一定会有不可估量的未来。”

自2014年9月暴风魔镜成立,至今已开发出三代产品。今年6月Lagou出席的魔镜3发布会上,冯鑫宣布前两代产品销量超过30万部。与销量一起上升的,是暴风科技自上市之后连续32个涨停板。

这款售价仅为99元的产品,长期被诟病为没有沉浸感,戴上之后能看到一个黑色小方框在眼前晃动,甚至能够看到一旁闪动的指示灯。冯鑫坦承这是问题所在,“我拿到暴风魔镜2,就想把1砸掉。拿到魔镜3,就想把2砸掉。魔镜3,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沉浸感会非常强。”

冯鑫将2015年定义为中国VR元年,今年4月,暴风魔镜拿到了1000万美金的融资。这一年,暴风魔镜的目标是,让每天有100万人使用VR设备。冯鑫说暴风魔镜要与线下手机卖场合作,在卖场里设立魔镜展台;他同时在跟电影院洽谈,不久之后,一些影院可能会设立专门的VR体验区。

“广告好、渠道好、平台好、就是质量不好。”卢达烨对这款产品毫不留情地评价。“从OculusDK1时代开始,就一直有人说VR技术简单,但国内至今没有一款产品可以超越Oculus。”

诺亦腾:把触觉融入虚拟世界

在国际VR圈里,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公司当属诺亦腾(Noitom)。这个名称来自颠倒“motion”字母排序的公司,靠独自研发的惯性动作捕捉技术进入VR领域,成为今年5月硅谷虚拟现实大会上唯一一家受邀出席的中国企业。他们的全身动捕系统去年在Kickstarter上的众筹创下了中国区最高记录——57万美金。

自2012年成立,诺亦腾用20个月的时间,研发出一套由17个传感器组成的全身动作捕捉系统。穿戴好这套系统后,电脑能够捕捉到佩戴者的每一个动作,并且在显示器上同步输出。

“VR是一个完整的回路,有输入,有输出。我相信VR不是坐在那里四处看,而是人可以参与进去,让自己的肢体成为VR的一部分。”诺亦腾CTO戴若犁向Lagou展示了他们的产品,只需要带上装有传感器的手套,就可以通过VR头盔,触摸并抓起虚拟空间中看到的物体。

在诺亦腾推出自己的产品前,基于光学原理的动作捕捉设备动辄上百万元,戴若犁将自己团队的第一代产品定价33万,随后,降价到9。8万,同时推出了价格不足一万元的便携版捕捉设备。

“Oculus将VR头盔的价格去掉了两个0,当它只卖350美金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在军事与科研领域内使用了,而可以面向大众。我们跟它们学习,也把动作捕捉的价格去掉两个0,那么这套设备,用处就不一样了。”

如果回到一年前,戴若犁根本不相信VR能够大众化,走向市场,他甚至并不看好这个技术。而现在,他觉得人类的生活可能会因VR而改变。

“这是一个可以让人逃离日常世界的技术,会对人的情绪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影响的并不仅仅是游戏产业,而是整个社会基础。”参加完硅谷虚拟现实大会之后,戴若犁断言,虚拟现实对社交的影响,可能远大于游戏,VR的普及很有可能从社交开始。

“别忘了是谁收购了Oculus,是社交网站facebook。”

卢达烨后来创办了一个专门介绍VR技术的网站:VRerse.com,网站的首页上赫然写着:我们认为在虚拟现实面前,之前的什么移动互联网都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而已。我们热切地希望崭新世界快点到来。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