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商重构农业产业格局发展前景广阔

回复 星标
更多
安徽:电商重构农业产业格局发展前景广阔
.
.
.
.
.
.

新华社8月6日报道提到安徽电子商务,名气最大的当属“三只松鼠”,已经成为全国坚果销售领先的农业产业电商平台。但在这个中部农业大省,其实还蛰伏了一大批现在还没那么大名气,但做得风生水起,在地域经济中渐渐成了“角儿”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不仅推动了农产品供需两方直接对接,沟通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共享纽带,也渐渐地、深刻地改变了农业这个传统产业的面貌。

过去,农业生产靠天气。随着新农业技术的应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观。但农产品销售靠运气,让农户或涉农企业增产同时未必增收。“互联网+”该怎么在农业产业领域做加法?能不能先从最让农户、企业和政府头疼的销售环节加起?

记者在安徽金寨县见到陆本坤时,他正在和员工商讨跨境电商业务。今年53岁的陆本坤从2003年起投身茶叶开发生产到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他的企业现在有5000多亩生产基地,年销售额数千万元。

去年初,陆本坤自己设计了电商品牌,销售从线下延伸至线上。“线下店辐射范围窄、利润率在下降,不转型就没有出路了。目前,我们已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线6个品牌,产品销售到20多省份。今年以来仅线上就销售了530万元,同比增长七成多呢!”

“现在业务很火,每天打电话咨询、想来投资的一拨又一拨。”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金寨县商务和粮食局副局长罗时忠说。2013年,全县涉农电商销售额2300万元;2014年已近2亿元。这个远近闻名的“将军县”电商企业和网店从前几年的零星状态已经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家。

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说:“近年来,安徽省越来越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触‘网’。”2013年4月,由安徽省政府主办、安徽商之都公司承办的淘宝特色中国安徽馆就已经上线。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入驻商家1200多家,上线产品约5万种。近年交易量持续增长,去年成交额达4亿元。

看得见的事情是:互联网这个无远弗届、无所不在的虚拟空间,不仅已经勾连起农产品生产和之后的销售,改变了传统交易方式;而且正在影响销售前的生产布局,进而影响到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集约化经营、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追溯等等更多的环节和要素。胡桂芳说,利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农业,正倒逼安徽农业产业格局产生巨变,电商的精细化特征则倒逼农业提升了生产标准化程度。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加快“自我革命”的步伐,有望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