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丧葬礼仪 代县115社区主页

回复 星标
更多
代县丧葬礼仪       代县115社区主页
  人死为丧,人土为葬。丧葬礼仪是亲人为亡者发丧送葬的重要民俗活动。代州
的丧葬礼仪由于受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深远影响,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礼仪形式
。儒家遵循孔子“慎重追远”的教导,提倡“送死重于奉生”,认为,丧事一定要
办得庄严、肃穆、隆重而合乎礼仪。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代州的葬礼办得排场而
略显张扬;佛家认为人死后灵魂可以轮回转生,也可以被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于
是代州人就安排了送葬前一天的“送行”仪程,力求亡灵有一个好的归宿;道家为
世人描绘了亡灵到阴间时,一路上的险恶情景和亡灵在地狱受罪时的残忍场面,让
生者时时为亡灵的归宿担心,于是就产生了择阴宅、“烧夜纸”、“复三”、“
过七”这些神秘习俗。正是在多种指导思想的相互作用下,代州的丧葬礼仪显得
既神秘庄重,又丰富多彩。代州的丧葬礼仪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初终入殓

         人去世后,从整容、妆穿、上板到入殓,为丧葬礼仪的第一阶段。这一
阶段的工作实际从亡者病危时就已开始。通常的程序有:

        (一)、亲人送终

        亡者咽气前,亲人们都要守在其身旁,聆听先人最后的教诲和遗言,目送
先人最后离去。民间称这一过程为“送终”。按照旧俗,先人在去世前能见到所
有亲人,无论亡者还是生者都会心满意足。如果先人咽气时亲人不在身边,就会认
为是没有指儿女的命,不仅亡者不会瞑目,儿女也会落下终身遗憾。因此,先人病
危时,亲人就应千方百计赶回家中,为先人送终。先人病危时,家人必须让其头枕
枕头,仰面躺在炕上去世。过去的老年人对躺在炕上和睡在枕头上咽气非常在意,
认为只有这样去世才属于“寿终正寝”,是三世修来的造化;如果死不到炕上和枕
上,认为肯定是前世作了孽。为此,人们往往用“死不在炕头上”或“死不在枕头
上”之类的话来诅咒不做好事的人。
  
二、清洗整容

        清洗整容和妆穿也必须在亡者咽气前进行。民俗认为,人在咽气时是什
么样子、什么妆穿,到了阴间也是什么样子。因此,亡者只有在咽气前清洗干净、
妆扮整齐,到了阴间才会显得干净整洁。清洗一般由儿女进行,主要是清洗身上的
污秽物,并把脸和手脚檫洗干净。整容对男者来说就是剃头、刮胡须;对女者来说
就要梳头打扮,有条件的还要佩戴首饰。
  
代县葬礼仪式三、妆裹寿衣

        清洗整容结束后,必须赶紧进行妆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妆裹”。民俗
认为,如果亡者在咽气前没有妆裹好,死后就会光着身子赴阴曹。妆穿的寿衣也叫
“妆老衣裳”。妆裹时的总体要求是:棉衣夹衣要多,衣领道数要多。民俗认为,
阴间十分寒冷,死者只有穿多了,到了阴间才不会受冷冻。还有一种解释是:给死
者多穿是给后人“穿厚成”,预兆后人的光景会越来越厚成。寿衣的颜色要求是:
寿衣不能用黑色和灰色,怕亡魂到阴间后变成黑鬼或灰鬼。也有人说是害怕再世
转成黑猪或灰驴。寿衣要以靛蓝、青灰、白灰、豆绿为主色调。寿衣的样式要求
是:寿衣要做成古代样式。民俗认为,亡者如果穿上现代样式的服装到了阴间,祖
先们就会认不出来,从而不让其进阴宅,亡者就会变成孤魂野鬼。寿衣的其他要求
是:寿衣不能用毛皮制作、不能缀扣子。民俗认为,寿衣用毛皮制作,亡者下世会
转生为牲畜。不缀扣子也有讲究:如果用扣子,有“克扣子孙”的忌讳;而用带子,
则有往好处带动子孙的吉祥之意。这一讲究也引申到孝子的孝衣上,孝子的孝衣
和亲戚所穿的道袍都不缀扣子,都用带子来系。

        妆裹的大致顺序是:贴身穿一件“开心棉腰子”意在为其保暖,并喻亡者
是开心而去的;接着要穿一件红衬衫,其功用据说是为了使亡魂少受皮肉之苦。相
传亡魂到达阴曹后,阎王要对其进行杖责,通常是剥一层衣服,杖责一通,见到肉皮
后就不再杖责了。当剥到红衬衫时,阎王以为是剥到了肉皮,便停止杖责,这样就
使亡魂少受了痛苦。接下来就开始穿夹坎肩、夹袄、棉衣、大衣等。一般要穿够
五道衣领,富裕者要穿够七道或九道衣领。妆裹好后,要给袖筒里揣几根用面或棉
花搓的“打狗棍”,让亡魂在去阴曹的路上防止恶狗伤身。

         当死者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子女们要大声嚎哭,同时,很快用红线把死
者的双腿和双手绊住。然后在亡者脸上盖一张白麻纸。绊亡者手脚的红线俗称“
绊脚绳”,功能是防止亡者的灵魂脱离肉体后四处游荡,误入歧途。白麻纸俗称“
苫面纸”。盖“苫面纸”意为“一张白纸隔阴阳”。也有人说是人死后已变鬼,
鬼怕白日,用纸遮住白日后,鬼就不用害怕了。其实,主要用意还是防止亲人直观
亡者真容后,大人伤心,小孩子害怕。还有一种说法是,盖上白麻纸,亡者一旦返
阳,呼吸会吹动白纸,容易被亲人发现。这也反映了亲人盼望亡者能够起死回生的
良好愿望。
   
代州葬礼仪式四、木板挺尸

        拴好“绊脚绳”后,亡者就开始上板。所谓上板,就是找一块长度和宽度
合适的木板,把亡者的尸体仰放在木板上,然后把木板横过来,让亡者头朝窗户,
脚朝后墙停放在炕中间。把尸体横放在炕上,是为了区分活人和亡人在炕上睡觉
时方位上的区别。民间称这一仪程为“挺尸”。人一旦被放在板子上,就意味着
已经死亡,再无法救活。民间把这一意义引申到日常用语中,看到一件事情到了无
可逆转的地步时,就会说:“不顶了,这下挺到板子上了”。

         在木板上“挺尸”的实用意义是为了防止尸体变形,有利于随后的装棺
人殓。但民俗的解释是:土炕连着土地,如果把尸体放在土炕上,灵魂就有可能从
土炕坠入地狱。把尸体放在木板上,就隔断了尸体和地狱的联系。亡灵也就不会
坠入地狱了。此后,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于整个丧葬过程,从人殓到下葬,棺材一直
在空中悬放着,始终不许棺材着地,这也显示出人类对传说中地狱的恐避心理。

        先人咽气后,亲人要尽快在亡人头前点一盏油灯,俗称“照尸灯”。民
俗认为,人死后,魂魄就离开了躯体。亡灵在黑暗中辨不清方向,很容易走散。亡
者头前点了照尸灯,游散的魂魄就会回归到躯体旁,等待亲人往西天送行。

        妆裹停当后,家人要尽快找人选择人殓时辰,准备尸体入殓。同时,家人
还要进行三项当时必须要做的工作:孝子挂孝、裱绘金匣、做红粥。
  
代州葬礼仪式五、孝子挂孝

      孝子挂孝是指亡者的亲生儿女、媳妇及孙子为亡者勒头孝、穿孝衣、满白
鞋。按俗,亡者一旦妆裹停当,孝子就必须尽快挂孝。头孝一般是用一块白布对角
叠成宽孝圈,前面的上方留两个角,后面挽一个圪塔,紧贴皮发勒在头上,俗称“
勒头孝”。孝衣的上衣要做成中式大襟袄、裤子做成中式大裆裤,孝衣的外边都
不码边,不缀扣子,用带子来系。孝鞋都穿布鞋,满鞋就是用白布把布鞋满面缝严,
如果亡者为男,就在右后跟处留下一个活口,意为父亡母在;若亡者为女,则将左后
跟处留一个活口,意为母亡父在;若父母都亡,左右后跟都要缝死。这样一来,外人
从孝子满鞋的状况,就会知道这家是死了男的,还是死了女的。媳妇和儿女们还有
区别,媳妇是按照娘家父母的生亡状况来决定鞋后跟的开缝状况的,若媳妇的父母
具在,则两个后跟都不缝死,细心人一看便知媳妇的父母哪个已亡,哪个还健在。
孝子穿上孝鞋行走时,要把缝严的那只后跟踩倒,趿拉着鞋行走。这是世人为防止
孝子走路时欢蹦乱跳,让人误以为死了人孝子反而高兴,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
因为趿拉着鞋行走步履踉跄,这样,孝子就会给人一种悲痛欲绝的感觉。按旧俗,
孝子一旦戴孝后,就不准喝酒、吃荤、也不许理发、打扮,更不许嬉闹作乐,要悲
哀节欲,外表邋遢些也无人笑话。
 
 代州葬礼仪式 六、裱刷金匣

        给亡者准备的棺材简称“材”,也叫“金匣”,一般都用松木做帮和底盖
,柏木做案头。用柏木做案头,据说是为了防止穿山甲盗吃尸体的脑髓,因为柏木
散发的气味能逼走穿山甲。年岁大的人一般在六、七十岁时的润月年就已雇人做
好棺木,现在搬出来即可使用。如果没有做好,须从外面购买,或者有做好的存在
院外,无论那种情况,抬空棺进院时,都要用菜刀打破一只空碗,用以惊走附在空棺
上的野魂。为此,人们平时都不许把菜刀放在碗上,认为这是不祥之举。

        以前做好的棺木或者新买来的棺木,在使用前,里面没有裱糊,外面都没
有上漆。入殓前,就要把里外打扫干净,里面用黄纸裱糊光滑,俗称黄金镶柜。如
果离人殓时间还早,还要在棺外刷漆。这项工作一般都由亡者的儿子或女婿来进
行。这样做一是为了防止外人趁机暗置镇物,二是给子女最后一次尽孝的机会。
油刷棺木的颜色一般有暗红色和桔黄色两种。如果人殓时辰已到,油刷则在人殓
后进行。

         民间在准备棺材时,还要看一看亡者咽气的日期是否有碍活人。因为民
间一直有一种亡者有可能“犯重丧”的说法,认为亡者如是配偶中先逝的一方,而
且咽气的日期正好碰上不吉利的日子,就可能引发配偶或家中其他成员再次丧亡,
民间称这种现象为“犯重丧”。如果让阴阳先生看出亡者死亡的日期确实是“犯
重丧”,通常的破解方法是,在为亡者准备棺材的同时,再做一个微型棺材,同真
棺材一起埋葬,认为这样一来,就等于发生了重丧,家中再发生丧亡的可能就会得
到有效的制止。
  
代州葬礼仪式(七)、红粥赎罪

        按旧俗,人死了以后都要做一锅红粥,红粥用豇豆、小米和黄米做成。豇
豆煮熟并浸出红色后,先捞出一碗,准备开光后,插开光用过的棉球筷子。棺材停
好后这碗熟豇豆就搁在材顶上。粥煮熟后人,除家人食用外,还要送给邻居们一些
。人死后为什么要吃红粥?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因为做粥时满锅红浆酷似人出
生时情景,一种说法就认为:是在提醒亡灵别忘转生、敦促亡灵赶快转生。另一
种说法认为:是在提醒孝子,要牢记先人的生育之恩,想办法把葬礼办好,同时别忘
了以后按时祭奠。给邻居送粥,一方面是告知邻居丧亡信息,一方面是为亡者免
罪。民俗认为,把红粥施送给领居,就能够为亡者免罪,送出去的粥越多,免的
罪也越多。
  
 代州葬礼仪式八、亡躯入殓

         到了入殓时辰,亡者就开始人殓。人殓时,棺木不能着地,要悬空置于屋
内。人殓前,棺内要撒五谷、放五色线、放五色石头、撒从七家灶坑里取来的草
灰,用以避邪。然后,还要在棺内底部垫衬谷草、棉花、土坯、草纸等耐腐干燥
物品,用以防潮。因为谷草、土坯、草纸都是黄颜色,民俗就把垫衬这些干燥物
称为“黄金入柜”。垫衬好后,放一块七星板,就开始铺垫棉褥,摆放头枕、脚枕
。头枕下要衬两把香,意为头枕金条。被褥不准用缎子缝制,因为缎子有“断子”
之嫌。要用绸子缝制,因为绸子有“稠子”之意。铺设就绪后,要在被褥上按七星
状摆放七枚铜钱或硬币,和下面的七星板一样,意为亡者身躯就要高置云天神界
。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开始入殓。
        把亡者从炕上往下挪称为“下地”,下地时,孝子要烧下地纸,就是烧冥
币。冥币烧过后,孝子要把烧过的灰烬用纸包起来,放在亡者胸前贴肉的地方,以
备亡灵在阴间使用。以前人们都是把纸灰放在衣袖里或棉腰子外,据说这样都在
阎王剥衣杖责时失落了,亡者根本用不上。后来人们就把纸灰放在了亡者贴身的
地方,以防丢失。
          把亡者尸体从炕上往棺材里挪时,还要在停尸处到棺材处铺一条金道
和一条银道。俗称金道、银道。所谓金道、银道就是把白麻纸裁成约五寸宽的条
,然后把纸条按停尸处到棺材处所需的长度粘接起来,再在纸条上面分别粘上金箔
和银箔,铺在停尸处到棺材处的地上,让尸体从金道、银道上方通过,意为子女为
死者铺设了一条金银大道,让死者到地府后有用不尽的金银。尸者入殓时,由长子
跪在地上,一边烧金、银道,一边嚎哭,尸体则从长子的头上经过后装入棺材。
        亡者入殓最好由亡者的亲人来操作。要轻手轻脚,必恭必敬,切忌号哭和
大声响动,据说是为了防止惊尸。亲人的眼泪也不准落在妆裹上,据说妆裹上落
下亲人的眼泪,亡者就会把亲人的魂勾走。亡者入棺后,就可以取掉绊脚绳,揭去
苫面纸。这时,有条件的人家就开始在亡者身旁放置陪葬品。关于陪葬品,民间一
直流传着“金顶玉葬”的说法,认为陪葬品以玉器为最佳。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原
古时代就一直有用玉器陪葬的习俗。古人认为,玉可以驱恶辟邪,以玉器作陪葬品
,就可以使亡者在人生的彼岸避开妖魔鬼怪的作祟。传统的陪葬玉器有玉镯、玉
佩、玉簪等。古时候,祖先还有让亡者口含玉器的习俗。传说我们的先祖黄帝当
时住的昆仑山上就盛产美玉,因为那里的人们把美玉当食物食用,因此都成了神仙
。也许是古人都相信这一传说,都想死后变为神仙,就把口含玉当作一种吉祥的习
俗一直流传下来。玉是非常稀缺而又贵重的物品,一般老百姓是很难拥有的,但
为了效仿贵族含玉的丧葬习俗,民间就把铜钱当作口含物,让亡者入棺后口中含
一枚铜钱,俗称“口含钱”。口含钱是人去世后最基本的奢侈要求,但有些穷苦
人连这一最低要求也达不到,死后连一个口含钱也没有。于是,人们在形容一个人
的贫困时,往往会说:“那人穷的,死了连个口含钱都没有”。
       通常入棺礼仪是放好陪葬品、放上口含钱后,就把棉被或云锦、七星支板
盖在亡者身上。一切就绪后,就可以盖上棺盖,进行停材仪式了。
  
代州葬礼仪式九、明堂停棺

      入殓后的棺材一般停在主屋的明堂里。以前瓦房多为三间,正中开门的这
间就称为明堂。棺材要停在明堂的正中间,大头迎屋门,小尾朝后墙,棺下用两条
停材长橙把棺材高高撑起,使棺材的底部与棺前的供桌桌面同高。棺材停好后,就
开始设供桌祭供亡灵。供桌要扎上白桌裙,桌下放一只用黄纸糊口的陶盆,俗称“
金盆”或“施盆”,用来焚烧亲戚和邻居施送来的冥币。供桌上除了摆放香升、
蜡签、“照尸灯”外,还要摆放一个叫作“遗饭钵”的小罐,用来存放亲人每天吃
饭时给亡者添加的食物。据说放在“遗饭钵”里的食物一米顶千斤,存满了能使
亡者再世享用不尽。一切都安排停当后,初终入殓仪式就告以段落。

        停材就绪后,灵桌上的长明灯就要一直亮着,不准熄灭;灵桌上香炉里的
香火也必须一直燃着,不许中断。民间把这种现象称为“接旺气”、“续香火”,
是民间极力追求的理想效果。为了做到灯火不灭,香火不断,这就要求孝子们的心
里必须时刻惦记着这两件事,随时准备添油、续香,一刻也不敢懈怠。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