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本知识

回复 星标
更多

【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本知识


  1.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 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O2 (气)、H被氧化生成的 H2O (液)、S被氧化生成的SO2 (气)等。而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 烧产物。

  3. 高聚物在燃烧(或分解)过程中,会产生CO、N0X (氮氧化物)、HCI、HF、S02和C0C12 (光气)等有害气体,对火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4. 液体燃烧有有闪燃、沸溢和喷溅现象。阴燃属于固体燃烧的一种形式。

  5.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为1~5m/s。

  6.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 (或)发烟现象。

  7. 可燃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有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8. 液体的燃烧方式有三种:闪燃、沸溢、喷溅

  9. 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 生物、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10. ]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小于28摄氏度)。

  11.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燃点)

  12. 闪点一般用来评定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固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可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闪点1~5℃,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

  13. 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

  14. 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燃烧时,沸腾的水蒸气带着燃烧的油向空中飞溅,这种现像称为扬沸,即沸溢和喷溅。

  15. 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如,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阴燃、表面燃烧等形式。

  16.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17. 大部分可燃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18. 当木材接触火源时,加热到约110℃时就被干燥并蒸发出极少量的树脂;加热到130℃时开始分解,产物主要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加热到220-250℃时开始变色并炭化,分解产物主要是氧化碳、氢气和碳氢化合物;加热到300℃以上,有形结构开始断裂,在木材表面垂直于纹理方向上木炭层出现小裂紋,这就使挥发物容易通过炭化层表面逸出。随着炭化深度的增加,裂纹逐渐加宽,结果产生“龟裂”现象。此时木材发生剧烈的热分解。

  19. 化学自燃这种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

2019-04-10 13:35:15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